近日因工作的关系至北京一行,自有所感,因以纪之,谓为“三心二意”也。
“三心”之心跳
北京乃中国的首都,自是人人向往。我有幸多次进京,而每次都会感慨不已。以前进京总习惯于住在王府井或是前门附近,一则出行方便,二来可以最直接的感受京城气息,而最重要的则是离天安门近,因为天安门被国人称为“祖国的心脏”,越是靠近“心脏”,就越能时时感受祖国的心跳脉搏。此次进京一如以往,住在了非常靠近天安门(天安门广场东南侧、前门东则)的升旗宾馆。顾名思义,升旗宾馆正是看升旗仪式的最好选择。
在入住升旗宾馆之后的第二日清晨,我与同伴早早起来,虽然困意未消,睡眼尚矇眬,但确已是心跳不已,如同插翅一般飞向了天安门。
立身前门一侧,放眼望去,天安门甚是宏伟,广场四周环绕着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等标志性建筑,成为一个完整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群体建筑。虽然天空还未明亮,来自四面八方的各地人等,早已怀着激动而神圣的心境,陆陆续续的走向广场北侧,伫立于天安门前的高大旗杆之下,急切的,但确是有序而安静的等待着升旗仪式的开始。
就在人们的热切目光的期待中,就在天安门城门处闪现出了夺目的中国红——那是我们的国旗!一支迈着整齐步伐的护卫队,簇拥着我们的国旗,踏过金水桥,向我们走来。来了,来了!人们的心随着护卫队的步伐有节奏的跳动着,是激动?!是兴奋?!是自豪?!是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神圣之情!
随着雄壮激越高亢嘹亮的国歌乐曲,国旗升起来了,一如一个民族站起来,国旗在晨风中飘扬,宣示着这个民族的伟大力量。我深情凝视高高飘扬的国旗,心随旗帜一起跳动,一时间我想起了开国大典的那一声强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想起了国殇日十三亿同胞那一句震天动地的呐喊“中国加油!”……于是我的双眼开始变得模糊,我的心跳同“祖国的心脏”成为一体……国旗飘扬不落,心跳永无止息!……
“三心”之心痛
北京是明清王朝都城,这里汇集了天下建筑的众多大观奇迹。多次进京,于故宫等处自是不可不至的,但心中始终有一个心愿未了,那就是去看一看曾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圆明园是清代皇家在前人的基础上兴建的集中外之大成的古典皇家园林,历经康雍乾及后人数代大兴土木,役使万千工匠陆续修建,可谓“只应天上有,人间不曾闻的”奇观,无论前朝还是后世都无可比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瑰丽奇伟的神奇园林,却在大清王朝的颓势下,在英法联军的劫掠下,被侵略者付之一炬,从此便成为中华民族永远挥之不去的耻辱,成为炎黄子孙永远不能拂平的心痛。
我从圆明园之绮春园南门步入园中,一路向北走入圆明园、长春园之深处,虽然不见那如同传说般的建筑,但扑面而来的满眼湖光山色,依然是那样迷人,可见昔日圣园该是何等繁华。
园中为了让后人得见昔日圆明园之盛景,特意制作了立体模型,将其全盛时期的建筑、景致一一再现。看着那恢宏壮观的一个个亭台楼阁,一处处人间仙境,无不惊叹于我们先人的智慧与气魄,莫不为之震撼。可是放眼现时,皆为尘灰,昔日盛景已无从可见,伫立于大水法、远瀛观的断柱残石之前,仿似大火依旧在我的心中燃烧,真真让人叹息,让人心痛。
然而心痛的同时我又徒然生起一股壮气,你看那依然挺立的断柱残石,似乎在向世人昭示一种永不屈服的精神,它象征着中华民族任何时候都不会倒下。多难兴邦,经历凤凰涅槃,满身创伤的中国浴火重生,必将更加美丽,我期待着,我坚信着,尽管还会在心底隐隐作痛,但这痛终究化作了永住直前的豪气,催我前行,激励我去建设家园,去护卫母亲……
圆月无语神州痛,明星有泪四海惊;园林丽景随烟灭,祭取前尘振华风。
让那屈辱不再,让那尊严屹立,这是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所在。为此我时刻准备着……
“三心”之心赏
每个城市都有她独特的气质,她的神韵。北京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城市,加之又是首都,大凡进京之人无不满怀好奇,想从中体味出这个城市的灵魂所在。
能够代表北京城市的味道的地方很多,且不说那些举世皆叹的瑰伟建筑、皇家园林,单就四合院、小胡同而言就充满了神秘色彩。还有前门大栅栏则更能突显北京旧时风貌。然于我而言,颇能体现京城文化气息、充分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地方,则非琉璃厂莫属。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区:英国有伦敦的弗业街;法国有巴黎的塞纳河畔;日本则有“书海”之街神田町;在中国,那就是北京的琉璃厂了。琉璃厂,以古玩、字画、古籍、手工艺制品、文房四宝等文化产品的销售而成为享誉国内外的重要文化交流的中心之一。 想想我每次入京几乎每次都会去琉璃厂逛,却从无厌烦,反倒是如果不去就会总觉缺点什么似的,这一方面出于我的爱好,更重要的则是在此我可以得到“赏心悦目”之乐趣吧。
闻名中外的京城琉璃厂文化街位于北京和平门外。说起琉璃厂名字的来历还要上溯到元朝,当时这里开设了官窑,烧制琉璃瓦。自明代建设内城时,因为修建宫殿,就扩大了官窑的规模,琉璃厂成为当时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厂之一。到清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后,这里变为城区,琉璃厂便不宜于在城里烧窑,而迁至现在的门头沟区的琉璃渠村,但“琉璃厂”的名字则保留下来,流传至今。
清初顺治年间,在京城实行“满汉分城居住”。而琉璃厂恰恰是在外城的西部,当时的汉族官员多数都住在附近,后来全国各地的会馆也都建在附近,官员、赶考的举子也常聚集于此逛书市,使明朝时红火的前门、灯市口和西城的城隍庙书市都逐渐转移到琉璃厂。各地的书商也纷纷在这里设摊、建室、出售大量藏书。繁华的市井,便利的条件,形成了“京都雅游之所”,使琉璃厂逐渐发展成为京城最大的书市,形成了人文荟萃的文化街市,与文化相关的笔墨纸砚,古玩书画等等,也随之发展起来。
琉璃厂有许多著名老店,如槐荫山房、古艺斋、瑞成斋、萃文阁、一得阁、戴月轩、李福寿笔庄等,还有中国最大的古旧书店中国书店,以及西琉璃厂原有的三大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而琉璃厂最著名的老店则是荣宝斋,有人说:琉璃厂因荣宝斋等著名文化老店而享有盛名。荣宝斋的前身是“松竹斋”,光绪年间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更名为“荣宝斋”。
此次我与友人趋步前往琉璃厂,恰值晨光正浓,空中时有小雨落下,更凭添了几许诗情。因为来的早了些,许多店铺还没有开张营业,这倒让我更有时间从外面欣赏每个店铺的不同特色。只见青砖灰瓦,雕梁画栋,或古朴,或典雅,或粗犷,或秀美,犹如置身古时长街,仿若回到旧时王朝。待得门店开启,进得堂中,赏看把玩那一件件精美的文房用具,古玩珍品,更是由衷的惊叹于我们深厚博大的中华文化。我立足于荣宝斋前,想象着昔日书画大家于此谈文论道的情景,便觉心中翰逸神飞,豁然开朗,其非赏心乐事哉。
如今被世人誉为“九市精华萃一衢”的琉璃厂文化街,虽没有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更没有灯红酒绿的舞厅酒吧。然而,有着二百余年历史,历经沧桑的琉璃厂文化街,却以它独特的风格,构成了中国人精神世界里“民族灵魂”的一部分,并将持久的影响着世界……
“二意”之敬意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人人向往,而每个进京的人,只要一踏上这块土地便会自然而然的生起一股敬意。在这股敬意牵动之下,人会不再轻狂,不在浮躁,而会变得更加沉静,更加虔诚。
一入京城心意净,
浮华躁气去无踪,
满目青葱皆壮丽,
举首舒怀唱大风。
“二意”之爱意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份子,爱国自是理所应当,而其中爱首都即是表现之一,吾爱国便自然爱北京,这份爱意出乎于心,入之于骨。
燕山北望巍然立,
京湾南伸势亦平,
千年古都襟华夏,
吾爱神洲第一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