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情怀 >> 情感随想 >> 《老街》读后[偶来兴致]
    
  双击自动滚屏  
《老街》读后[偶来兴致]

发表日期:2017年11月7日  出处:原创  作者:偶来兴致  本页面已被访问 4270 次

《老街》读后

作者编辑:偶来兴致

班上忙里偷闲,乘空节的时候,来家园转转。顺手点开了一滴晨露老师的新帖《老街》,拜读之后,除了震惊、叹服,还有莫名的喜悦!

所以者何?谓文之精彩也!——在当前如此繁忙的时候,我竟有闲情逸致,想写几句读后感,这匆匆忙忙地,能说到是处么?我为自己的冲动好笑;又为自己底气的不足鼓劲:写吧,写吧!“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为了这么好的诗歌,为了这么多的收益,不写,愧对作者,不写,无以与同道交流,不写怎能安心?就算说不到位,作为讨论会上的个人发言,以一已之管见,说说也无妨。老路子:有抛砖的设想,做挨砖的准备,就是了!

       

         本诗的写作艺术很有特色。这表现在作者能用极其生动鲜明、而又形象传神的语言,通过一些典型、有很强说服力的事例,来真实的刻画出20年前的一条短而窄、小而古的街道,那里常常充斥着一些小市民的庸俗,嘈杂烦乱,乌烟瘴气,可他们的自我感觉,良好着:惬意而习惯,麻木而满足,从中表现出了当事者的落后与保守。主人公因在精神境界上与其的距离,而产生了孤独与彷徨、不安与无奈,从而发出了一个具有现代知识的青年人对这样的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渴望其能够随时代的进步,而得到改变的无声的呐喊!

 

 

 

        先说语言特色:本诗中的语言有现代诗的洗练和生动、形象和传神,却没有少数现代诗中的那些故意弄巧、用许许多多奇奇怪怪的短句做繁琐的缀接、让人找不到句子成分、甚至不知所云的冗长句子,这就提高了它语言的魅力和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譬如,作者写街道,是“一臂宽的”,是“东边放鞭炮打小孩屁股哭”“西边听响声”,这种用明喻来写狭窄和短小,给人的感觉,比直接用多少米的宽或长,更为直观、鲜明和深刻。全段写这个内容,只用了四个短句,没有一句废话和一个赘词,就把街道的形象作出了清晰、具体的交待。

        它的语言的精练,还表现在它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概括上,如写好事的色逑者,为“肮脏的大脚丫使劲踩着前面女孩子的身影”、“色眯眯地盯着半裸女人的广告画,直咽口水,却把浓痰吐在她的身上”。这,着墨不多,却让人清楚地看到了一个个龌龊的男人,或怀着不良的企图,亦步亦趋,紧跟在女孩的身后;或对半裸的女人有了非分的欲念,但画饼充饥、可观却不可得,而产生了嫉恨,……这给人的感觉,都很真实、很有立体感。这种语言锤炼的功夫,显然是不一般的。

        听有人说:“越是让人看不懂的文章,其中的句子越是造得怪异的,就越是水平高的文章”。那其实不过是一种自恋。因为发表诗作,就是为了给别人读,如果作品的定位不能达到雅俗共赏,那就是技巧再高,读者也是有限的。晦涩、难理解,不是含蓄,也不见得就是水平高,到是能用大多数人都可接受的东西,来表达一种感情,或说清楚一个道理,才是高超的语言功夫。四大名著中,我们找不到一句那种拉拉杂杂、由众多短句或词组的罗列、组成的晦涩的长句,我们又有谁敢说这四大名著的作者,水平不高呢?

        也有人说,因为晦涩,因为难理解,才是含蓄。可我觉得,通俗、易懂,未必就一定不能含蓄,“低头思故乡”很通俗易懂,但它同时又是含蓄的;就晨露老师的《老街》文来说,结尾段:“一个孤独的身影徘徊在暮色里 几欲呼喊却一直 只张大嘴后趋于沉默”,这里没有什么深奥、经过着意修饰后而变得晦涩的话,其意境就像一幅画,明明白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却给了我们很多的暗示,让我们去联想,去思索。这也能够证明,通俗,未必就不能含蓄。

语言的传神,这是本文语言特色的另一个方面。这无论是从“伸着血红的舌头呲着冷冷的牙”的狗,还是从“摇晃着蒲扇挺着看不见脚趾的大肚皮口里哼着小曲一摇一晃”的胖男人;无论是从“尖嘴猴腮的小伙子……直咽口水,却把浓痰吐在她的身上”,还是从“有关寡妇的传闻一件接一件……讲者是津津有味”等的描写中,都可感到在作者的笔下,那形象的鲜活与逼真,真是呼之欲出,如在眼前。这很不容易,能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对生活原型有敏锐、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并能从中提炼出具本质特征的东西,再用恰当准确的语言传达出来。传“神”,是传其精髓,正因为是传神,才可以用最少的笔墨,达到最需要的效果。这很难学,我心粗,观察事物,粗枝大叶,常常被事物纷繁复杂的表象所迷惑,抓不住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有时虽然也能发现了这个东西,却又苦于没有相当的语言去精确描述,于是就像画人像素描,尽管画的五官俱全,可总是看不出来画的是谁。这就是差距。

 

 

再说说全诗的总体设计:全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逻辑严谨。

 

开始第一段交待时间,接着写老街的小,再接着写老街中的众生相:静中的狗,动中的人,在写人上,作者下大力气、着意刻画了生活在老街中的一些人物的脸谱:大脚丫的歹意、大肚皮的作态、醋坛子的撒泼、尖嘴猴腮小伙子的妄想、油头粉面家伙的流氓,和讲寡妇绯闻的人与听众的意淫……其中用了四、五个“总有”“也总有”“还有”等做排比,层次异常分明。之后,再总括起来,写出这些人的通病:无论什么人,一个个都能活得很安逸很惬意。最后是,主人公的迷茫、郁闷和期望。这种写法,读过之后,那感觉就像摄像师在拍电视剧:先是一个全景,综合全局,给出时间和地点;再拉近景,分析局部,分别给出每个人物的肖像特写;再回全景,由分析到综合,概括人物总的特征;最后用类似画外音的方式,(一个女青年站在局外,冷眼旁观,双眉微蹙,欲言又止……),交待出主人公的心理……看的时候,那感觉,非常明朗、清亮和快慰!不自觉间就受到了文章内容的感染。

 

在逻辑上,先是交待了城的“老”和“小”,这是它的落后和保守的“因”,也就是落后与保守是“老、小”的果;接下来,再写部分众生的表现,这正是因为这个落后与保守的“因”,才使得它有了一些很不好的积习、并被沿袭下来的“果”;最后写觉悟者对改变现状的呼喊,又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这里虽然看不到一个“因为”和“所以”的字样,但其中暗含的因果关系是很清楚的,所以给人的感觉是合乎情理、因此也是很有说服力的。

 

        

 

    这些,都让我感触很深,毫无疑问,这是精巧设计的结果,是我最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仅仅是在一首小诗上,就能下了这样的功夫,可见作者为文态度的严肃和思维的严谨。可我,不要说写诗,就是写散文、写议论文的时候,思维就算不是混乱,可也绝对谈不到清晰。我是心里觉得有千言万语,就想一股脑儿地一齐都说出来,于是就推大磨,老牛赶山,东一句、西一句,写到哪儿,就算到哪儿;还常常用自问自答的方式,不断的给自己提出问题或给出新的命题,想以此引出下文,可是之后,常常是顾此失彼,不仅不能完全回答自己提出的这个问题,甚而有时会跑题;一段中的中心思想不明确,每段中究竟想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段与段之间究竟是个什么关系,都心中无数,结果写出来的东西,就像一团乱麻,让人很难理出个头绪来,读者看的时候,我能想象得出来,一定是很头疼的!

 

我的读后,应该结束了。可是按照写读后的惯例,还应该给原作挑点毛病,那我就想建议作者:那“大肚皮”,要我看,更像个大企鹅。你看是否可以让螃蟹退下来,因为文里对大肚皮表现“横行霸道”的成分好像并不多。——呵呵,我是凑形式上的完整,并不一定真的是“毛病”哦! 

 

               

 

   当我看到这首诗是作者89年的习作的时候,这真的让我惊呆了!20年前,作者当时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十六、七岁的正在读高中的小女孩吧?可她的文笔竟是这样的成熟老到,看人能如此的深刻精准,写社会现象又能这样的入木三分,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可是我呢,现在已经是一个比当时的她大十多岁、已经工作了四、五年了的大男人了,我的文学水平,是这样的可怜,和她比起来,让人惭愧啊!当然,我更多的还是高兴:靓丽能有越来越多的像晨露老师这样有才华的作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怎能不让人兴奋?“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有差距,就学嘛!……我说“莫名的喜悦”,其实不是“莫名”,而实是一种“有因的”和“自然的”。

 

    愿晨露老师能有更多的佳作面市!谢谢!

                          

          (本文完成于2008-12-22  2050

 

        

 

             附:原诗:《老街》

 

老街不清楚活了几个世纪

哥们接替的是哪一个祖先的后代

 

一臂宽的街道

抽支烟就能转到头的长度

东边放鞭炮打小孩屁股哭

西边听响声

 

乌七八糟的事总发生

那雪地里的狗

伸着血红的舌头呲着冷冷的牙

 

总有一双肮脏的大脚丫

使劲踩着前面女孩子的身影

总有无事可干的男人胖得流油

摇晃着蒲扇挺着看不见脚趾的大肚皮

口里哼着小曲一摇一晃

活像一只大螃蟹

 

总有女人的尖叫声

如同踩到花斑大蟒

后面跟着两眼发红

满嘴脏话手不停比划着

又一个醋坛子打翻了

立马会围上一大群看热闹的人并议论纷纷

   

也总有尖嘴猴腮的小伙子

色眯眯地盯着半裸女人的广告画

直咽口水却把浓痰吐在她的身上

还有慌乱的呼救声

引来颇有骑士风度的男孩拦住了

前面油头粉面正欲调戏女孩的家伙

他还不曾说什么也来不及做什么

就被狠狠地踹出去老远

 

有关寡妇的传闻一件接一件

也越来越耸人听闻

也总能吸引不少的听众

讲者是津津有味

听的是酸甜苦辣

讲者能明明白白地讲出

每一个细节却没有人反问他

究竟是什么人物......?

 

一个个都能在这种环境下

活得很安逸很惬意

­

一个孤独的身影徘徊在暮色里

几欲呼喊却一直

                                    只张大嘴后趋于沉默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本篇为(上),待续。
 
 
SA">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词的常识(下)
文、编:吴忧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发表人:nancy
发表人邮件:www.huisawowin@163.com发表时间:2014-3-19 11:34:00
一条短短的老街,每天演绎的却是人间百态。平平常常的小诗却对社会之弊端、人性之阴暗面描写的入木三分。赞叹作者尚幼年纪却有如此锐利的洞察力!
发表人:寂寞风景
发表人邮件:277248493@qq.com发表时间:2014-3-19 10:10:00
一个老街带来一首一扫夸饰雕琢的好诗,引发一篇幽默生动细致的读后感,二者都值得我们学习!也令我想起自己打小生活的老街,思绪万千。
发表人:珊瑚海
发表人邮件:594718915@163.com发表时间:2014-3-19 10:02:00
欣赏朋友的美文,学习了,问好!
发表人:明月几时有
发表人邮件:dbr200508@163.com发表时间:2014-3-19 9:07:00
原诗和读后可为姊妹篇,有诗的创意,有读后的理解,让人更容易理解和感受美的意境。学习了。
发表人:闲雨
发表人邮件:wcgtll@163.com发表时间:2014-3-19 8:19:00
欣赏了朋友的美文,问好朋友!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心缘之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人:“心缘之梦”微信群yueyuanzhongqiu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