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本报连日来刊发的“鹰城打工族 ‘特色’走四方”稿件中,主人公凭借各自的特色闯荡四方,在自己的人生履历中,写下了辉煌的一笔。他们身上有许多闪光点,比如用心做事、持之以恒、善于动脑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回味。
《平顶山日报》连日对“鹰城打工族‘特色’走四方”的报道,既给在外打工的兄弟们点赞、鼓劲,让他们更加体面地劳动创造,又给人们传导了一种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正能量,让大家学习仿效。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其社会意义积极深刻的,自然也得到了读者的积极反响,我个人表示支持,因为我的兄弟姐妹中也有好几个是几十年的在外打工者。
如果说前些年人们谈起打工的话题还有些羞涩,或有意回避自己是打工者的话,那么,如今打工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一种时尚,一种体面劳动,被人们所称道,更多地是在褒扬他们的创业精神,特别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又把自己获得的利益带回家乡投入建设,产生着积极的连动效应。
当年的知青们,带着城市人文明人的优越情怀,到农村广阔的天地跑马观花,虽说物质上和农民一样苦,可他们的精神始终是优越的,他们享受的是农民的友善和农民女儿的爱慕。而今天的打工者,他们远离父母、亲人,到异地它乡打拼,在找工作、从事劳作中不知要克服诸如水土不服、孤独想念、疾病伤痛以及刁难冷漠等方面的困难,一切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即使有工友帮助,那毕竟是短暂微弱的。每年只能回家一到两次看一下逐渐老去的父母、翘首以盼的爱人和日渐长大的孩子;窝居的生活、交往有限的空间,以及收入不高的困惑,等等,个中的苦楚与难堪只能自己承受。然而,他们没有屈服,仍然在那里奋力拼搏,用勤劳的双手和诚实的劳动去改变。当他们“衣锦还乡”时,自然赢得了人们的羡慕和点赞,从而在内心里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对未来的打拼更加充满信心和决心。
劳动者最光荣。打工者就是劳动者,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所以,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同志,特别是新闻(网络)媒体,要对打工者的劳动打拼的事迹,特别是奋斗创造的精神给予更多的报道和评论,让人们在充分的了解和点赞中给予更多的理解、同情和支持,给他们创造一些条件,解决一些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就能使打工者的劳动更加体面,更有尊严,进而分享到更多的改革红利,能够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最大满足与幸福,不让劳动创造者既受苦受累又吃亏!
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人大 刘选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