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缘心曲 >> 心缘之歌 >> 弘一法师《改过实验谈》留给我们的启示
    
  双击自动滚屏  
弘一法师《改过实验谈》留给我们的启示

发表日期:2017年7月24日  出处:整理  作者:刘选启  本页面已被访问 3904 次

弘一法师《改过实验谈》留给我们的启示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1918年入杭州虎跑寺出家,从此精修佛律。他是近代以来,远近闻名的高僧大德和有识之士,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让人诵读之时又陷入对人生宇宙的沉思之中,尤其是他的《改过实验谈》,向众人讲述自己“五十年来,修省改过所实验者”,修道之人的“新”,实乃“改过自新”,力劝世人改过迁善,受到大家的崇敬。《改过实验谈》分为“学”“省”“改”三个部分;与之成龙配套还有“改过十训”,有许多内容和要义是值得后学们学习借鉴、感悟应用的。

“学”曰“须先多读佛书、儒书,详知善恶之别及改过迁善之法。”现在书籍浩瀚如星,读书就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掌握其精髓,作为我们的指引,大师推荐他儿时至今翻阅不辍的《格言连璧》,“甚觉其亲切而有味也”。读书是第一要务,读书的目的不在于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或考取功名,而在于明辨是非、区分善恶,建立基本的善恶观、荣辱观。

“省”曰“既已学矣,即须常常自己省察所有一言一动,为善欤?为恶欤?若为恶者,即当痛改”,此外,“又于每日临睡时,再将一日所行之事,详细思之,能每日写录日记,尤善。”具备了正确的善恶观、荣辱观之后,就要时时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把它们放在是非、善恶、荣辱的天平上称量,以此检点和惕厉自己。雷锋不是修道人士,头脑里也毫无佛、儒改过迁善学做圣贤的概念,但是,他能根据毛泽东思想来修正和指导自己的言行,常怀大善德、大慈悲之心,时时警戒自己,为人民服务,而且做好事不留名,不愧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改”曰“省察之后,若知是过,即力改之。诸君应知改过之事,乃是十分光明磊落,足以表示伟大之人格,故子贡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又古人云:‘过而能改,可以谓明。知而能改,可以即圣。’诸君可不勉乎!”改过是一件伟大的事情,它可以成就伟大的圣贤人格。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自己的过错,而且要诚恳接受别人的批评指正,才能改过自新,有所进步。

弘一法师明示给我们的改过十训是:

1、虚心。孔子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50岁开始研习《易经》,此后便不再出现大的过错了;最担忧的事情,是不少人听到正义的事情不能实行,而发现自己的过错或恶行又不能改正。卫国贤人蘧伯玉见到孔子时,孔子问他你平时都做些什么呢?蘧伯玉回答说:“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我真想使自己的过失越来越少,但总是做不到啊!“圣贤尚且如此虚心,我等可以贡高自满乎!”在弘一法师看来,虚心是改过的第一步,如果毫无谦虚之心,并不认为自己曾经有过错,那你还改什么呢?

2、慎独“吾等凡有所作所为、起心动念,佛菩萨乃至诸鬼神等,无不尽知尽见。若时时作如是想,自不敢胡作非为。”我们任何时候,心里所想、嘴里所说、手脚所动,鬼神、佛菩萨无不看得明白、听得真切,所以我们不要怀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无人知晓,不会有任何问题。其实并非如此,“头上三尺有神明。”孟子也说:“十目所视,十指所指,其严乎!”此所谓良心、良知都在严厉地监督着你。现在来说,内心的道德、党和国家的法律规章、制度规则都在等着你!《诗经》中“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我们要时时刻刻念念不忘才对。

3、宽厚“造物所忌,曰刻曰巧。圣贤处事,惟宽惟厚。”天地万物所最为忌讳的,就是为人刻薄、巧言欺诈;而圣贤为人处世,只讲求心胸廓达、宽厚包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已成千古至训,而难容能容、难忍能忍,正是改过迁善所必须的品性。缺乏宽厚仁慈之心,就没有改过迁善的内在动力;而只有消除自己的傲慢狂妄,才可以有容人的心胸。无论是为佛陀,还是凡夫俗子,为人宽厚是最起码的品质。

4、吃亏。“吃亏是福。”弘一法师引述古人云:“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看来,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就在吃亏或占便宜这一点上。有位贤人临终时,子孙请教遗训,这位贤人说:“无他言,尔等只要学吃亏。”多么简单的遗训啊,但是,“大道至简”,贵在践行。其实,吃亏之难,正在私欲,克除私欲,习惯吃亏,便是君子、圣贤。

5、寡言。大师说:“此事最为紧要”,但仅录孔子一言“驷不及舌!”就说“可畏哉!”最为紧要的事,就是寡言,少说话!这与老子所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有异曲同工之妙。寡言不是不说话,而要少说话,在适当的地方、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人,说恰当的话。“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岂非至理乎!谨言慎行、少语寡言,应当是处世的重要法则,也是避免更多过错的有效办法。

6、不说人过。“静坐常思知已,闲谈莫论人非。”做人一般不要也不能在背后议论他人的是非长短,说三道四,甚至说人坏话。古人云:“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岂有工夫检点他人。”自己的过错都还没有时间仔细检点,哪有闲空去检点别人。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意思是对自己要深深地检讨,而对别人不要太刻薄、严酷。古圣先贤的这些话很有道理,我们一定要谨记在心,不能忘记。

7、不文己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法师说,“我等须知文过乃是最可耻之事”。子夏是孔子的学生,他发现,小人面对自己的过失,总是以花言巧语来辩解,此所谓“文过饰非”,这是最可耻的事情。想想,小人之所以常常文过饰非,那是要掩盖自己内心的虚伪和私欲,向外表明自己的坦荡磊落,其实真的是适得其反,使小错变成大错,直至难以收拾。

8、不覆己过。法师说:“我等倘有得罪他人之处,即须发大惭愧、生大恐惧,发露陈谢,忏悔前愆。万不可顾惜体面,隐忍不言,自诳自欺。”我们如果做了危害他人、得罪他人的事情,那就要从内心里生起最大的惭愧心和恐惧心,深入细致地挖掘出曾经做过的对不起别人的事情,并及时向别人致歉,同时对自己先前所做的一切错事进行深深的忏悔,万万不可顾惜自己的所谓体面,而遮掩忍耐、不去向人道歉,甚至还在那里自我安慰和欺骗。

9、闻谤不辩。“古人云:‘何以息谤?曰:无辩。’又云:‘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余三十年来屡次经验,深信此数语真实不虚。”法师引用古人所言,怎样才能止息诽谤呢?回答是不去辩解。古人又说:吃得小亏,就不至吃大亏。如何对待诽谤,我们要做的是“闻谤不辩”,能吃小亏。假若一听到有毁谤自己的传闻,就不问青红皂白地去找人算账、辩解,其实是表面占了便宜,实则吃了大亏。此乃拾回面子而丢掉里子的蠢举,亦使自己今后的人生更加艰难。

10、不嗔。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嗔习最不易除。古贤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但我等亦不可不尽力对治也。《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能开百万障门。’可不畏哉!”它告诫我们,不要动不动就发怒、嗔恨、埋怨、指责等等。嗔怒的习性最不容易改掉。有古圣先贤曾这样说:“二十年修养治理这个‘怒’字,都未能把它消磨干净”,像我等凡夫俗子,更要竭尽全力来对付这个“怒”字。

总之,弘一法师的《改过实验谈》之“学”“省”“改”;与之相匹配的“改过十训”,是他修行几十年的心得,特别是对社会、人生的感悟,留给我们的是智慧和启示,更多的是教给我们,如何忏悔改过的,积德行善,做一个有谦德、有智慧、有作为、“有益于人民的人”。对于法师的宝贵经验与教诲,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掌握其精髓要义,更重要的还在于落实,付诸实践,付诸行动,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学而时习之,人生常快乐!

 

 

 

 

 

 

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人大常委会  刘选启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心缘之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人:“心缘之梦”微信群yueyuanzhongqiu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