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与不变中坚守亲情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年的方式也在悄然改变。
年夜饭从“吃饱”到“吃好”,再到现在“吃健康”,餐桌上的变化折射出这40年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
置办年货是过年的重要一环。从买年货需要粮票、布票、油票,领年货排长队,到如今团购年货、网购年货,每个年代的年货都是一个时代的烙印,记录下了中国改革发展的历程。
从硬币到纸币,从只够买包糖果的几角钱到动辄成百上千元,从现金到网络红包,压岁钱的形式在变,金额在变,用途也在变。但无论怎么变,压岁钱都代表着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期待。
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正成为一种新的过年方式。这背后,既是生活水平提高的显现,也是中国“消费升级”下的一种驱动。
对中国家庭而言,过年堪称周期性的“集体仪式”,不仅赓续着辞旧迎新的传统习俗,更寄托了吉祥如意的美好夙愿。改革开放40年来,无论城乡面貌如何变迁、家庭结构怎样变化,那份有关幸福团圆的温情暖意和平凡期许,都在中国社会真实涌动着,也将永远留驻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自然过年的观念和形式也随之在变;只要传统基因和内核不变,过年就永远是我们的一种心理情结、一种美好向往;变与不变,团圆、祝福、亲情不会变,值得我们坚守、传导和创新,让它更加充满亲和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现在,无论是购年货、拜年,还是短信、发红包,都是在电脑、手机上操作完成,足不出户就能达成目的,省去了许多环节上的麻烦,就连吃年饭也大多在酒店,不像以往在家里置办一大桌,吃上好几天,东西不新鲜。如此等等,这些应该都是过年形式方式的变化,是时代发展进步的使然。
然而,无论过年的形式怎么变,但过年的内涵,如情结、亲情,团圆、祝福,开心、吉祥没有变,仍然需要我们在“变动不居”中牢牢坚守。无论“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愿望没变;无论是回家还是在异地过年,团圆的主题没变;无论是在家团聚还是出门旅游,春节的“仪式感”没变。一句话,就是亲情和向往没有变。正如著名民俗学家冯骥才说的那样:“包括春节在内的传统节日,其精髓是两个字:爱和乐。缺少爱,节日就会缺少温馨和人情味;缺少乐,节日就会变得枯燥无味。”
所以,我们要在“变与不变”中坚守亲情,并把它传导到其它节假日,甚至是日常工作生活中,使之更加亲密、和谐、深厚和久远。具体来说是不是应该努力做到这样几点:一是浓浓亲情,常驻心中,不论我们身在何方、地位高低、是富是贫,都不要忘记亲人的关心关爱之情;二是逢时过节,回家团圆,相聚一堂,把酒言谈,交流思想,互致问候,增进感情;三是工作学习,帮助提升,老年人要言传身教,给年轻人传经验教方法,年轻人要虚心请教,获得老年人的指引;四是疾病冷暖,常挂在心,无论在家还是在外地,亲人之间应该经常打个电话、发个信息、视频,询问关心一下彼此的身体状况、心理情绪,感到亲人就在身边,时时处处有人关心;五是缺点毛病,诚恳待见,人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毛病,甚至是性格、脾气上的差异,需要彼此正确对待,适时提出中肯的意见建议,帮助其克服改正,不至于说错话、办错事、走错路。
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人大常委会 刘选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