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天地 >> 教育杂谈 >> 大战红五月 把劳动精神转化成学习精神
    
  双击自动滚屏  
大战红五月 把劳动精神转化成学习精神

发表日期:2020年9月11日  出处:原创  作者:刘选启  本页面已被访问 3420 次

大战红五月  把劳动精神转化成学习精神

 

先提两个问题:

  1. 五月为什么称为“红五月”?

    2、你知道劳动精神的内容有哪些?

    五月是个特殊的月份,人们都能叫它“红五月”。作为学生,我们应该了解它的丰富内涵,掌握劳动精神,并把它转化为学习精神。当你第一次听见“红五月”的时候,是否感到困惑五月暮春时节,清风白云,绿荫如海,为什么被称作“红五月”呢?请你听我慢慢地往下解释。

  1. “红五月”的意义

    一是五月的红色节日多,曾是鲜血当红的月份。当你轻轻的翻开日历,看到那一连串的节日,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把五月称为“红五月”。五月,有太多的节日要我们共同度过。从历史的观点看我国,5月里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具有历史意义

    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它的来历是从1889年,在伟大的世界革命导师-恩格斯的领导下,第二国际在巴黎召开代表大会,最后通过决议,把每年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5月3日“济南惨案”即“五·”惨案。1928年5月3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山东省济南,残酷屠杀中国军民五千余人。

    5月4日1919年5月4日,全国各地青年学生强烈反对袁世凯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从而爆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纪念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纪念日;中国青年节。

    5月5日1818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

    5月7日毛主席在1966年5月7日发表了光辉的“五七指示”,开始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漫长历程,直到1978年开始回城,至1980年结束。

    5月9日1915年5月9日,袁世凯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认贼作父,出卖我中华。全国各地青年学生强烈反对,从而爆发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

    5月20日1947520日,南京各校学生与沪、杭等地学生,为反内战,在南京举行联合游行,惨遭国民党反动政府军警的镇压,这就是·廿大血案。

    5月21日1927年5月21日,集蒋介石叛变之后,许克强在湖南叛变,捕杀共一产一党员和工农群众。

    5月30日“五卅运动”纪念日。1925年5月30日,上海工人、学生为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领袖顾正红和其他几十名工人、学生而展开的流血斗争。

    还有传统节日“端午节”,是阴历的5月5 日。当年屈原投江,是为民族大义。他《离骚》中留下了千古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整个五月,布满了斗争流血的日子,故称红五月其中“五一节”是重要的国际节日,体现着劳动精神。它不仅革命热情高涨的月份、同反动敌人浴血搏斗的光辉的月份表达了一代又一代革命群众的高涨的政治热情,永远铭刻着群众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鼓舞着群众为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奋斗,为人类的彻底解放而英勇战斗的内涵。

    另一个是五月开始抢收抢种,是汗水染红的月份。从季节上看气候进入了夏天,是一个“火红”的季节。天气炎热,夏季的农作物成熟,人们开始收割,非常忙碌,战天斗地,热火朝天,汗流浃背,是收获成果,播种秋季作物的时间,寓意“夏收秋种”,充满希望和生机的月份。

    历史,我们不能忘记五月,我们时刻铭记走在学的校园里,五月舒适的清风,让我们能够切实的感觉到生活的幸福而幸福的生活更需要精神的力量。红五月,恰恰带给我们这种精神。让我们在牢牢铭记昨天的同时,更把目光投向未来愉快的工作,快乐的学习,我们用简单而又简单的方式充盈我们的头脑用知识带来思考和启示,让自己真正懂得劳动和生活艰辛,懂得生命的内涵和力度,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二、劳动精神的内涵

    我们每年都要过“五一节”,对劳动模范进行表彰,以此褒扬人们的劳动精神。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劳动精神,它包括哪些内容?作为家长、老师或许都能知道一些,作为学生就不一定知道,即使知道一些也是零星半点。

    所谓劳动精神,是指劳动者在劳动中展现的精神状态、精神面貌、精神品质。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指导下,中国广大劳动者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伟大实践,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内涵不断丰富,呈现“尊重劳动、劳动平等”的价值导向性,倡导“劳动创造”的实践创新性,强调“劳动神圣、劳动光荣”的精神幸福性。进入新时代,如何深刻把握劳动精神的深刻蕴含,引导全社会特别是青年学生进一步弘扬劳动精神,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具体讲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在劳动人格上倡导“尊重劳动”。“尊重劳动”是劳动精神蕴含的核心要义。首先,尊重劳动是对每个人的道德要求。劳动不仅创造了世界和人本身,而且为推动社会进步提供了必备的物质基础,因此一切劳动都应当受到尊重。其次,尊重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劳动者付出了劳动,为社会创造了物质和精神财富,有权利获得必要的回报,任何拖欠和克扣劳动者工资的行为都是剥削劳动者的行为,都是对劳动的不尊重。再次,维护劳动者的尊严。要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劳动时间,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创设更舒适安全的劳动环境,让劳动者心情舒畅,在工作中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收获的幸福。

      2在劳动权利上倡导“劳动平等”。劳动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即任何劳动者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都具有从事其想从事的劳动的权利,而劳动平等是维护劳动权利的基本条件和维护劳动尊严的基本保障。第一,强调人人享有平等的劳动机会,即所有的劳动者都能够有机会平等地参与劳动,从平等的机会中体现公平的劳动竞争,体现努力的劳动价值,体现对劳动的尊重。第二,反对一切劳动歧视与偏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一切创造,无论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也都值得尊重和鼓励”。第三,强调人人都可以通过劳动作贡献。每个人的劳动不仅可以创造自身的幸福生活,而且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3在劳动使命上倡导“劳动神圣”。劳动具有光荣和神圣的意义。首先,劳动是宪法赋予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一方面是公民依法“行使的权利”,另一方面也是公民依法“享受的利益”。其次,劳动是我们生存于世界的最为神圣的活动。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是每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或行为习惯。每个公民通过行使劳动权利,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也从社会获取报酬,发展自我。再次,劳动果实是圣洁的。劳动果实是诚实劳动、精诚合作的劳动结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

      4在劳动实践上倡导“劳动创造”。新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弘扬劳动精神更加注重劳动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首先,培养服务至上的敬业精神。要注重在劳动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专业敬业的工匠精神。其次,培养精益求精的品质。以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为核心,紧跟现代技术的发展态势,提升技术素养,养成认真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再次,培养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提倡“做中学”“学中做”,注重创新意识的提升、创新思维的的培养,进而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劳动风尚。

      5在劳动成就上倡导“劳动光荣”。在劳动成就上,倡导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劳动,收获满足感、快乐感、尊严感,在创造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拥有丰盈的精神世界。从个人意义而言,一方面,个体可以通过劳动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学会与人合作,追求个体幸福,享受劳动尊严;另一方面,通过劳动磨砺人的意志,培养勤俭节约、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等精神品质。通过劳动,人们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和努力奋斗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用自己的劳动成就书写平凡中的伟大,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三、我们应该有的学习精神

    劳模值得学习敬仰,劳动精神值得学习弘扬。作为学生,我们学习劳模、弘扬劳动精神,就要紧密结合学习实际,深化理解,付诸行动,真正把劳动精神转化为学习精神,促进我们的学习和提高。因为学习精神本身就是劳动精神的一种表现。具体说就是要做到:热情专注、勤奋刻苦、主动创新、学用结合。

    热情专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情才能持久,专注就能出彩。所以,作为学生一定要端正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养成热爱学习、专注于学习的习惯,不能遇到困难就退却,遇到问题就绕弯子,“一日曝十日寒”;要把学习当作人生追求,集中精力和时间,投入感情,培养兴趣,久而久之,你就会爱上学习,专注于学习,能够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要虚心向老师、同学请教,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勤奋刻苦勤奋刻苦是学习的奠基石,懒惰怕苦就难以成才,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轻轻松松,舒舒服服是学不出真知识、真本领的。勤奋,就是要早起、早读,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按时保持完成作业,提前温习功课,课余时间多读点与学习相关的书籍,启发思维与智慧。刻苦,就是要有“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不怕吃苦流汗、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提出疑问,敢于“打破沙锅问到底”,解决好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品尝到苦尽甘来的快乐。 

    主动创新。争取主动处处主动,勇于创新效益倍增。主动学习能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习效果会大提高,会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赞扬,从而更加热爱学习;而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只能越学越感到枯燥乏味,学习难以取得实效,一旦受到批评,就有可能厌恶学习。创新学习更为重要,就是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而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自觉做到提前预习,多提问题,主动回答问题,注重与同学交流,在学、问、思、答中学到方法,取得进步。  

    学用结合。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结果。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这里讲的学用结合,不是要求你去社会、去企业实践,对你们来说为时尚早,而是讲我们要把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原理、公式,以及家长的希望和要求,及时进行消化、理解和吸收,变成我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钥匙”。比如,懂得如何理解课文,用多种方法解题,提高学习的速度和效益,养成思考的习惯,注意个人言行的修养,争做“三好”“五好”学生等,让家长、老师满意放心,绝是不学归学,用归用,学用相脱节,没有效果。  

     

     

     

     

     

    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人大常委会  刘选启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心缘之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人:“心缘之梦”微信群yueyuanzhongqiu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