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缘心曲 >> 流金岁月 >> 宁愿瓶碎不留夷为(阳春白雪)
    
  双击自动滚屏  
宁愿瓶碎不留夷为(阳春白雪)

发表日期:2007年4月25日  出处:创作  作者:阳春白雪  本页面已被访问 2725 次

 


宁愿瓶碎不留夷为

 

文章/阳春白雪   编辑/爱心天使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清明将至,祭祀活动在各宗祠紧密锣鼓的排演开来。为确保清明会功德园满,我与父亲前站本家祠堂巡察勘看,面对祖先牌位与身着官服肃穆端坐的画像,我虔诚默诵悼告;许久许久,父亲从我的眼神和面情中似乎猜到了我在想什么,自言自语地讲起了,爷爷讲给他听的家事......

    家中原有一只景德镇官窑烧制的陶瓷花瓶,晶莹剔透,其薄无比,瓶面有齐白石先生画的虾戏图,一装水,虾如同活了一般,在水中游来游去,上面插上鲜花,淡淡清香,使人心旷神贻,不发感概就难。有识之士称与国宝九龙夜光杯并驾齐驱,祖父视为心头肉,一天不见就会坐卧不安,心烦意燥。英国传教士威尔士先生,三年前入境中国,在县东门修建了一座教堂,信奉上帝耶稣,又开了一家育婴堂,专门收养孤儿,颇得民心。闻祖父有稀世花瓶,登门恳求一观,见之夜不能寐;想方设法,托人许愿,重金购买。祖父闻曰:“神父喜欢拿去就是,什么钱不钱的。”威尔士先生,得知消息心花怒放,手舞足蹈,手捧圣经,上门求宝;祖父见之,吩咐一伙机取瓶给神父,神父抑制不住内心激动,右手在胸前连划十字,嘴里不停的祈祷上帝,保佑他入华建奇功,将花瓶稳稳地收藏掠回大英帝国。就在交接一瞬间,伙机脚一滑,花瓶失手向地落下;神父如同饿虎扑食,扑地双手接之,呜呼,晚矣。祖父一见,心痛得当场昏了过去……

我不明白,祖父为何这样?用现代人的眼光,此举大可不必。带着疑团,我翻开梁平县志,在教育历史人物卷首赫然写道:

 

                   孙尔康传略

             [  1867年——1936年  ]

    孙尔康,号鹤公,世居梁平安乐乡孙家湾,终年六十七岁。

     孙幼时,聪明过人,沉默寡言,体弱好静,七岁入私塾读书,稍长即专心好学,斐然成章,尝获时人好评。1893年入川东书院进修,189

4年在桂香书院肄业时,月课成绩屡列第一,同年院试名居第二,受到

名士赞赏。1898年县试取案首,入县学,更加勤奋,进而就教川东名儒

刘士志先生,从此学愈长进。1901年考试获优等,调往尊经书院。1902

年赴京会试,不第,遂报捐吏部立事,受该部掌稿蔡东候信任。

    1911年孙见袁世凯待士不诚,不愿为袁效劳,于是岁返归故里。1912年四川国税厅成立,厅长蔡川候以故交关系保荐孙任打箭关监督。卸任后。应四川法政专门学校绥定联合中校之聘任国文教习。1912年兼任暂编第七师师部秘书。1921年回故乡任本县中学教员,同时被选为梁山县志总纂。1923年任杨森军长秘书。1925年被选取为国民代表。1927年任梁山县首届教育局长,当时学款不足,民财拮据,孙力撑开支,于任职期节省经费近万金,时文献委员会公推孙为委员长。1931年任救济院院长,兼学校教习。因身兼教职,精力不敷,便辞去教席职务。

     孙酷爱书法,数十年如一日,未尝稍间。先临练王羲之,赵孟淆墨迹后刻研颜平原碑帖,用力甚深,晚年又临摩褚遂良圣教序,融会众家之长,自成一家。士林对其书法推许备至,称之为“人书俱老”。登门求书者接踵而来,名噪一时。

      孙秉性爽直,每遇善恶事,常面词褒贬,不问亲疏。但事过即了,不念旧恶。平生尚清廉,不恋财物,几度涉世,手不染尘,且能悯亲惜友,凡有急能者莫不资助。对其子侄辈的教诲,亦颇为重视。

      1936年古历六月十七日,孙因偶然中暑,百药罔效,于二十日逝世。

     掩卷静思:祖父不愧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宁愿瓶碎,不留夷为。虽谈不上是爱国之壮举,但却实实在在做到了:“无论是别人在眼前或者自已独处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儿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发表人:喝口白开水
发表人邮件:51BINNL@163.COM发表时间:2007-4-22 10:20:00
自尊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宁为瓶碎,不留夷为赞颂了中国人不为金钱所动的崇高民族气节.值得敬佩.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心缘之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人:“心缘之梦”微信群yueyuanzhongqiu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