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童话
—— 品读思源《我的爱》
沈思源的《我的爱》借用日记体裁,在拷问自我心灵的同时,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直抵魂灵的生命之爱,缔造了一曲纯美的爱之“神话”。
在这个索取始终大于给予的唯物时代,一个只崇信自我感觉的时代,爱情可以依凭什么?信赖什么?超越什么?
思源凭藉《我的爱》给予了质朴的答语。
人类之于爱,几乎还停留在开放身体的阶段。但思源已然超越了此阶段。她沉浸于爱恋的想象时空,倾力将笔触伸向普世性的人性与精神世界,憧憬一种远离嗜欲、超越物质的精神之爱,将普世意义的爱情升华到了更纯净更崇高的思想层面,给迷失的他者提供了一次感悟爱情、领悟人生的机会,从而重新定位爱情生活的方向。
在感性与理性的较量中,在纠结着原欲的痛苦与甜蜜的爱恋中,孰是胜者?
诞生于大友与小曼间的“爱情”,在思源笔下,披上了爱情的霓裳,被赋予了圣洁的光环。
小曼轻易的借文字筑起一道清高的栅栏,将对大友的炽热情感依托于虚无的自语中,刻意地拒绝原欲,试图将爱情禁锢于崇高的精神领地……那么频频的交往、不时的面晤和热情的拥抱场景,这还能以“如水般纯洁”来涵盖和标榜?当何以自圆其说?何况在大多男子的原欲>爱情>亲情的情感排序中,能期望他们真正守住最后的防线?只要不逾越肉体的防线就可堂而皇之的正视大友及其妻子了? 这种逾越了原欲需求的悖论,少了真实合理的内核,在道德的眼里仍不过是不见阳光的 “婚外情”之变种而已,这样的“爱情”能走向何方?势必将落下孤独落寞的运命。
轻启这感悟人生的日记,初怀着满心欢喜的痴痴期待,游走于思源平淡直白的文字中,在品味少有哲思的粗淡文笔时,不期然就萌生了柔怀情肠并夹携些许的伤感。
一如大友之抚爱,让小曼失了心魂。(……指尖滑过我的发梢,轻轻带过,却撩拨着我,激起我一池心澜……)
但将《我的爱》胜誉为“现代情书的典范”之作,倒是有失公允,读来不免滋生遗憾。
草丛中水气弥漫的一堵废墙边,一朵疲惫的昙花,正无端的忧愁,缠绵悱恻的昨夜曾为谁而心动,又为谁而绽放得如此娇艳?生命里有了一次盛开足矣——
午夜低徊时的刻骨思念可以让相爱着的心灵通过叠合、交谈以至亲吻,共一个韵律而跃动,同一份心绪而拥抱……在心与心间搭建灵犀的纽带,在淡泊中滋养并升华浑然合一的高贵灵魂,授意一份不回头的爱,摒弃朝厮暮守的世俗情爱观,将性灵之爱拓延为美与善的胸怀,成就一如高山雪莲般纯灵高远的生命之爱。这种只求曾经绽放而不强求结果的圣者之爱,就算明朝化作一掊春泥,也会因爱之慧命的不灭而永生?
而廊桥遗梦中主人公弗朗西斯卡与罗伯特.金凯间的丰富纯灵之爱,和谐共融的两颗心何尝不是因了适当的时空和栖居于对方心灵最深处方才葆有了永恒!但对于杂念纷呈的俗人而言,几人难以企及?
因此将精神完全凌驾于原欲之上的圣者之爱,充其量是一种美好愿望,只算是爱情的童话,仅在思源缔造的海市蜃楼中存在!
也许太过挑剔的理性阅读让人失了清净之心罢。遂赶快谦卑地低下头,静静聆听思源教诲,将纯净志远的生命情愫无尽延伸,充盈于每一个渐进攀升的过程,从而真正达到一种圆融崭新的生命境界。
其实一切的完美与圆满永远只在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