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或许我们已经习惯于“师道尊严”,或许认定“必要的惩罚是教育的起点”,更有不少教师呼吁社会归还教师的“惩罚权”。类似话题初听时仿佛也有它的道理,但是在教育教程中,如果滥用惩罚,其结果很容易与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初衷南辕北辙。
记得我当班主任时,有一个学期当夏季到来后,学生懒床的现象特别严重,几乎每天都有迟到现象。我心中的火气自然大了起来,认为必须采取强硬的惩罚措施来治理这一现象,于是规定,每迟到一次,扫地一周。刚开始几天,情况的确有所好转,但一周后,不但迟到的现象死灰复燃,让我始料不及的是迟到的人数反而相比以前增加了。问他们为什么迟到,他们竟然理直气壮地说:“我扫地还不行啊!”看来,他们把我对他们迟到的惩罚当成了迟到的保护伞。后来,我不得不悄悄地取消了这份决定,我给学生说,你们那么喜欢睡懒觉,看来我只好每天早晨亲自到寝室崔你们起床了。其实我也只去过一次而已,没想到根深蒂固的迟到现象却就此消失了。问其原因,他们的答案让我认识了另一种“惩罚”——关爱。因为他们说:“您那么多课,又要照顾孩子,已经够忙的了,如果每天还要来寝室叫我们起床,那真是太辛苦了,我们怎么忍心呢?”。原来,要他们改正错误的特效药根本不是惩罚,而是爱心。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活,无意插柳柳成行”。
无独有偶,家中小儿虽然成绩尚可,但那一手字却写得是“龙飞凤舞”,让人不忍细看。有一次,他实在乱画得不成样子,我不禁火冒三丈,甩手就是几个耳光。作为母亲,其实我很少打他,只是当时认为确实到了非惩罚不可的地步,希望这几巴掌能让他吸取教训而已。后来,我发现他的字果然规矩多了,正在我自以为是的时候,一次偶尔翻到他的作文本,在他的题为《我的烦恼》一文中写到:“我爱我的妈妈,但是我更厌烦我的妈妈,有一次,我把字写砸了,我妈妈就像发怒的狮子一样狂揍了我一顿。当时她的模样就像魔鬼一样可怕,为什么她不能像我的老师一样,态度温和地对我呢?为什么我会是她的儿子啊?这真是一件无法改变的烦恼事,要是妈妈也能象超市里的物品一样可以自由挑选就好了……”。看完后,我感到特别震撼:孩子的心是多么脆弱啊!即使我万分爱他,却因这一分的粗暴而深深地伤害了他。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近段时间儿子很少与我聊天,也很少与我讲班中的趣事了,甚至很少露出笑脸了。幸亏一切都还来得及,我及时对儿子坦承了自己的粗暴,检讨了自己对他过分的惩罚。现在儿子不但用心写字,还更懂得体贴人了,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是的,很多时候,当我们面对学生犯下的错误时,总会想到给予惩罚,让他们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代价才会避免重犯。但很多时候往往会适得其反,与我们惩罚的本意背道而驰。其实更多的时候,教育犯错学生的最好方式恰恰是宽容和爱心,这样他们或许会从心底里产生内疚感,从而长时间地记住这个错误永不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