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篇
2000年9月7日 星期三 晴
今天一大早,昨日的女服务员就来找我们了。
她一见我就对我笑着说:“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卓玛。我们今天就去游览西藏最有名的名胜古迹布达拉宫,大昭寺和八廓街。如果不去布达拉宫,大昭寺和八廓街,就等于没来过西藏。”
我笑着说:“我叫白云,我女儿叫叶子。一切听你的安排。”我们随卓玛坐上了一辆公交车,大约一个多小时,我们就来到了布达拉宫。
卓玛笑着介绍说:“布达拉宫是我们拉萨之行的第一个参观目标。布达拉宫,海拔3700多米。占地面积36万余平方米。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它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布达拉宫分为两大部分:红宫和白宫。红宫居中,主要用于供奉佛像和宗教事务,红宫内安放有前世达赖喇嘛遗体的灵塔;白宫居两旁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 “你们看,几乎站在拉萨城的任何位置,你都能清楚地看到这座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晴天丽日下它依山层叠而起犹如神造,墙体洁白檐沿深红显得凝重而质朴,金顶光芒四射辉煌而神圣。它似一位威武的神傲视群山,又似一位年迈的父亲慈祥安然。然而,走进它,了解它却并不轻而易举,你须如朝圣者一般怀揣虔诚之心,沿漫长的千年石梯一步步向上,让自己的渺小去接近至高圣者的伟大与永恒。
遥想1300多年前,一统吐蕃大业的松赞干布为迎娶大唐文成公主而兴师动众修筑如此规模宏大的宫殿,是王者的风范使然还是爱情的力量所致?无论如何,公主有福了,我想。而千余年后,藏王爱情的杰作依然矗立于世界之巅且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不朽的艺术瑰宝,这一点,不管藏王和公主想没想到,我们却是有福了。”
我们气喘吁吁地走进布达拉宫,经过六百九十八幅壁画组成的大画廊上楼,通过一个很不显眼的小门就到了一座岩洞式的小小殿堂,它叫曲结卓普,是整个布达拉宫最早的建筑。据说松赞干布决定修筑布达拉宫之前就在这儿住过。那时,这儿是吐蕃一些佛门弟子的修行地。还据说,吐蕃第一位藏王……那位活了一百二十多岁的妥妥日年赞就曾在红山顶上这个岩洞修行静坐。现在,在这小小的岩洞里,潇洒英俊的松赞干布和美丽安详的尺尊、文成两位公主塑像安然接受着人们的供奉。岩洞中一妇女抱着自己可爱孩子的塑像十分引人注目。那是松赞干布的第五位王妃猛萨和她的孩子贡日贡尊。贡日贡尊是松赞干布唯一的儿子。猛萨因为生了太子而得到了一份特别的庙产,后来叫扎热巴寺,就建在附近的山上,遗憾的是现在已没有遗迹了。
布达拉宫有上千间房舍,数也数不清, 每个房间传递出不同的情绪、感觉和心念,有的充满无尽的希望,有的却满是哀愁。
卓玛介绍说:“布达拉宫在五世达赖时期得以重建,由原来的九层增加到了十三层,主要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它的内部一部分是执位的各代达赖喇嘛生活起居的地方和政治活动场所;另一部分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大量的佛殿、经殿之类的宗教活动场所。宫殿之中既有1600多平方米的空中平台可以举行大型歌舞和跳神活动,又有建制齐备的僧官学校。宫中常年住着一百多名喇嘛专门为达赖出行鸣锣击鼓,进行佛事服务。宫中的佛殿更是难以计数:有为尺尊公主带到西藏的一尊檀香木佛像建的佛堂;有存放甘珠尔经书的殿堂;有供放着巨大立体坛城模型的佛殿,等等等等,且各有其名称,实在无法一一记住。”
这座庞大的宫殿远不是想象中那样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说是主楼有一百一十米高,上千间房舍,可我根本无法数清。只觉楼层之间布局奇巧,无数的通道和楼梯总是让人一不小心就迷路。各个房间传递出不同的情绪和感觉,有的房间布满星星,有的能看到伏流;有的房间充满无尽的希望,有的却满是哀愁。从宽敞的佛殿、经堂;舒适的卧室、大厅到排污、用水、防火等辅助设施无一不布局严谨,安排周到。
让人不免惊叹:在那样久远的年代,如此气度宏伟错综复杂的艺术之宫是怎样建成的?
印象最深的是两座大金塔。其一为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这座塔近十五米高,塔身全部用黄金包裹,说是包塔的黄金就用了三百七十公斤。藏族人称此塔为“赞木耶夏”,意思是这塔的价值抵得上半个世界!其二为十三世达赖的灵塔,高十四米,包塔所耗黄金竟达五百九十公斤。更珍奇的是灵塔里还有一个用二十多万颗珍珠串成的珍珠坛城,坛城上五光十色的动物和人的肢体美妙绝伦,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倾倒。
我们边走边观赏着这奇特的美景……
卓玛说:“我们下一站去大昭寺。现在,先吃午餐。”我们随便在附近的餐馆吃了点饭。我们又向大昭寺进发了。我们终于来到了大昭寺。
卓玛向我们介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现存最古老的土木结构建筑,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布局规式,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大昭寺建造时曾以山羊驮土,因而最初的佛殿曾被命名为“羊土神变寺”。格鲁教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为歌颂释迦牟尼的功德,召集藏传佛教各派僧众在寺院举行了传昭大法会,寺院改名为大昭寺。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始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距今已有1350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2000年11月作为布达拉宫的扩展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寺内主供的释迦摩尼像是文成公主入藏时带进去的,拉萨之所以有”胜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今天的规模。”
佛祖佛祖,万佛之祖,大昭寺之所以这么出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一尊全世界佛教信徒都敬仰的佛像。佛祖释迦摩尼等身像。没有亲见信徒们的崇拜和敬仰,是很难想象他们那种虔诚的精神。
不知不觉,我们又来到了小昭寺。
卓玛说:“小昭寺,又名上密院,藏语“居堆巴扎仓”,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密宗最高学府之一。位于大昭寺北面约500米处,建筑坐西朝东,据传是文成公主悲思汉唐之故,入蕃时督召藏汉工匠建造的,与大昭寺同期建成后连称“拉萨二昭”。小昭寺是汉语称谓,拉萨当地人叫“热木齐”,意思是“汉人的”;“小”是与大昭寺相对应而言,“昭”是藏语“觉卧”音译,意思是佛。寺内供奉的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由文成公主携带进藏,为西藏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后才移至大昭寺。”
参观完小昭寺,我们又来到了哲蚌寺。
卓玛介绍说:“哲蚌寺系黄教六大寺庙之一,原名是吉祥永恒十方尊胜州。它座楼在拉萨市西郊约十公里的根培乌孜山南坡的坳里,系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公元1416年创建。整个寺院规模宏大,建筑面积约二十万平方米,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铺满山坡,耀金映垩、雄奇壮观,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哲蚌,藏语意为‘米聚’,象征繁荣,哲蚌寺,藏语意为‘堆米寺’或‘积米寺’。”
走着走着,我们看到了一个叫“玛吉阿米”的大幅画像。
卓玛说:“‘玛吉阿米’是流传在藏区的一个美丽的传说,意为圣洁母亲、纯洁少女,或可引申为美丽的遗梦。对西藏历史和文学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一个响亮的名字—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他不仅是西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宗教精神领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浪漫主义诗人。相传仓央嘉措为了找至尊救世度母、跋山涉水走遍了藏区。有一天在拉萨八角街一事小酒馆休息、门外一个月亮般娇美的少女掀帘窥望,‘在东方高高的山巅,每当升起明月皎颜,那玛吉阿米的笑脸,会冉冉浮现在心田’——仓央嘉措写给玛吉阿米的情诗流传至今。拉萨‘玛吉阿米’酒吧所在的那所黄色的小楼,相传就是当年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相遇的地方。”
卓玛说:“我每次来拉萨,都要看看大昭寺,或者至少要围绕大昭寺转上几圈,心里才感觉踏实。啊!我好向往那种感觉……”
听着卓玛的介绍,看到眼前浓郁的宗教气息。不得不使人发出由衷的感叹:啊!这是一片无垠的高原,这是一片恢弘的土地。它深锁着古格的千古之谜,它造就了土林的千姿百态,它沐浴着神山圣湖的圣洁之光。它是那样的神奇、梦幻、风采迷人……
我们漫步欣赏着眼前无比奇特壮观的景色……
卓玛又接着介绍着:“我们现在站的地方,原来是一片湖泊,叫卧塘。传说当年文成公主夜观天象,推算出吐蕃地形是一仰卧的女魔,须在其心脏及四肢建庙以镇之。而这片湖泊恰是女魔的心脏。大昭寺由此建成,时间是公元641年。传说为了填湖建寺,文成公主还借助神力招来许多白山羊从远处山上搬运石头和土。八廓街并非一条单一的街道,而是围绕大昭寺的一片环行街区。八廓街因大昭寺而产生。据说当年为建大昭寺,松赞干布率领大臣和王妃们来到了卧塘湖边,在湖的东南西北各修一房舍安营扎寨,这四座房舍便成了八廓街的第一批建筑。随着大昭寺的建成,四方僧侣八方信徒蜂拥而至,大昭寺周围随之出现了十多家旅店供远道而来朝佛或做买卖的人落脚。久而久之一些人干脆常住下来不再离开,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一片有生活气息的居民区。可以说,大昭寺和八廓街便是最早的拉萨城。过去和未来相距太远,把他们弯过来衔接上,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后来大昭寺更加深入人心,藏族百姓都把它当成了信仰与希望的圣地,也把它视为朝圣路上最终的归宿。那些风尘仆仆磕着等身长头来拉萨朝拜的人们,不惜用半年一年的时间匍匐在上千上万里的路途中,风雨无阻,有的甚至死在了路上,为的就是在大昭寺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面前虔诚地磕下最后三个头。我曾在旅途中遇到过朝圣队伍在荒野里一起一伏行进的身影,并亲眼目睹长途跋涉而来的三位朝圣者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脚下磕下最后三个头的情景:那一刻,他们长时间匍匐在地,那一刻,他们热泪纵横不能自已!我知道,那是他们功德圆满后幸福的泪。看到他们的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如今,作为老城区的八廓街被比较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传统的藏族生活气息依然十分浓郁:大昭寺门前袅袅的桑烟,桑烟中磕长头的身影;石板铺就的环行的街道,街道上形形色色的藏式货摊和康巴商贩;迷宫一样狭长的巷子,巷子拐角处席地念经的喇嘛和尼姑;古老房子里黑黑的茶馆,茶馆里香浓的酥油茶……只是多了不少旅游者。旅游者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确给八廓街增色许多。
女儿惊喜地说:“难怪刚听拉萨人说八廓街已然变成了‘小小联合国’了。”
卓玛说:“然而我却偏爱清晨和黄昏的八廓街。只有在这两个时候八廓街才不是喧嚣的,才是纯粹的。我喜欢随着茫茫的转经人流,在这条环行的街上按顺时针方向一圈圈走动,那感觉象是置身在一个巨大的神秘的旋涡中,那种不停的旋转会让灵魂上升到一种奇妙的境地,象天堂……”
我突然记起藏族作家色波曾写了本小说叫《圆形日子》,当有人问他为何有强烈的“圆形意识”时他说:“过去和未来相距太远,把他们弯过来衔接上,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我想,这大概这也是八廓街的秘密吧?
女儿发出由衷的赞叹:“西藏,一片神秘的高原,一块神奇的土地,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一看时间,不知不觉都下午七点半了。置身于这无比美丽的奇景下,我们竟没感到一丝疲倦。我们坐上了公交车,欣赏着一路的美景。向我们住的“为民宾馆”返回……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