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饶的冀中平原有一颗水上明珠叫白洋淀,在白洋淀南岸有一座千年古镇名叫孟仲峰。孟仲峰地处高阳、任丘、安新三县交壤之处,村西流淌着注入白洋淀的渚龙河,村东蜿蜒着贯通华北平原的千里堤。据史料记载,孟仲峰在周朝就有了居民,到了宋朝,已经初具村落规模,并定名为孟仲峰一直到今。
孟仲峰民风淳朴,土地肥沃。居民以农耕为住,有的还兼做一点小生意,但生活并不富裕。两千多年来,村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安居乐业。由于镇子距离京津保不远,多有子弟外出求知学艺做工,他们时常带回大城市的新闻信息,加上燕赵大地慷慨悲歌遗风的长期熏陶,故而居民们思想开明,头脑活络,行事敢作敢为。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在南方就已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孟仲峰村人孙必强受组织的指派,回到自己的家乡,发动民众,建立组织,发展党员。很快,孟仲峰就建立了党支部,孙必强担任了首任支部书记。不久,孟仲峰党支部发展了多名年轻的贫苦农民为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
1933年11月,15岁的宋长庚被发展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员,第二年又转为共产党员。从此,宋长庚积极投身于地下党的革命工作,宣传革命真理,传递党的情报,动员群众进行抢秋夺麦和硝盐斗争。
1936年的2月20日,保定特委军委在孟仲峰村召开军委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军委书记牛文仓,委员牛文良、牛文常等负责人。不幸的是,由于叛徒的告密,会场被任丘、高阳、安新三县的保安团包围了。经过激烈的战斗,一部分同志逃了出去,另一部分同志遭受了牺牲,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牛氏三杰兄弟(即上述牛文仓、牛文良、牛文常)。2.20敌人突袭事件,保定特委军委被破坏,孟仲峰的党组织也遭受了重大的损失。暴露的同志纷纷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求生。在这次敌人突袭事件中,宋长庚的身份没有暴露。按照党的指示,他和其他没有暴露的同志则隐蔽于地下,等待时机。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审时度势,立即派遣河北蠡县籍红军团长孟庆山紧急赶赴冀中地区,发动民众,组建抗日队伍。
1937年8月,孟庆山怀揣中共中央的介绍信,经过无数艰难险阻来到白洋淀,与冀中地区的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在白洋淀,保定特委和安新县委联席会议,孟庆山传达了党中央、毛主席和平汉线省委的指示,并决定,在敌人势力薄弱的白洋淀及其南部地区,发动群众,发展组织,建立队伍。
1937年9月初,孟庆山和保属军委的同志先后来到北冯村和孟仲峰村,秘密开展游击训练班。宋长庚参加了孟庆山亲自组织和教授的训练班。孟庆山讲解游击战略战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他还给学员们亲自示范劈刺技术。宋长庚和他的战友们学得非常认真投入,很快就掌握了军事游击战术的基本要义。由于宋长庚年轻聪明,他很快也就成为了游击训练班的骨干。
游击训练班的成功开办和骨干队伍的壮大,促使保属省委决定当迅速拉起抗日武装队伍。
1937年9月底,孟庆山在孟仲峰村组建了河北游击军独立团第三营,老党员孙必寿任营长,宋长庚担任了连队政治指导员。这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冀中地区拉起和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队伍。不久,一营、二营也分别在安新县的北冯村、关城村组建完成。此后,在保属省委和孟庆山的领导下,河北游击军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孟庆山任河北游击军司令员,下属3个师、12路军、3个直属团、1个游击师共6.7万余人,号称十万之众,分布在十八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平原上。
宋长庚和他的战友们,在孟庆山的领导指挥下,先后克高阳,战河间,围据点,打伏击,消灭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击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消除了当时人们的恐日症,为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1938年5月,孟庆山领导的河北游击军和吕正操领导的人民自卫军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宋长庚也在抗日的烽火中锻炼成长,他先后担任了营教导员、冀中军区七分区博野大队副政委等职。在战斗中,他在做好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的同时,总是不顾危险,冲锋在前。在战斗中他两次负伤,仍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战斗任务。
解放战争时期,宋长庚两次入绥(内蒙古)作战,参加了应县、张家口、太原、保北和解放张垣、围攻北平、解放太原等上百次的战役战斗,在枪林弹雨中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由于多次立功受奖,宋长庚的职务不断被提拔,先后担任了张家口卫戍司令部警卫大队政委、察哈尔五分区独立团团长、政委,一纵三旅七团政委,陆军第一九八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第七师政委。
解放后,宋长庚先后担任过第六十六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兼青海省军区第一政委、青海省委书记,江西省军区政委等职。1955年5月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58年8月荣获“五一”一等纪念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宋长庚还是第四、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宋长庚长期致力于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丰富的部队政治工作经验,坚持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部队,他善于分析研究问题,具有较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注重调查研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在青海省和江西省军区担任领导职务期间,认真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对管理的部队进行了整顿,理顺了关系,较好地解决了部队中存在的问题。他还按照上级要求妥善安置江西革命老区干部,落实了老红军、老干部的生活待遇,密切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军政军民关系,受到了当地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宋长庚在长达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饱经风雨、历尽艰险,但他对党对人民对共产主义事业无限忠诚,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强的党性原则,始终保持和发扬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特别是离休以后,仍然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积极参加组织活动,关心国家大事,坚决拥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他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维护正义、忠诚无私;光明磊落、胸怀坦荡、刚直不阿、一身正气;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呕心沥血;关心群众、爱护干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克己奉公、为人正派、谦虚谨慎、艰苦朴素;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不谋私利。充分体现了一名红军老战士的革命本色,表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宋长庚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
1999年4月10日,宋长庚这位从白洋淀边走出的高级将领因病在天津逝世,走完了他光辉和不平凡的一生。随后,《人民日报》在第四版发布讣告,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党我军久经考验的杰出的政治工作者,原青海省军区第一政委、青海省委书记、江西省军区政委、天津警备区第五干休所正兵团职离休干部宋长庚同志,因病于1999年4月10日在天津逝世,享年80岁。”讣告对宋长庚的光辉业绩给予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