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海缘梦 >> 文章连载 >> 和平年代军中的好连长杨玉洪(之二)
    
  双击自动滚屏  
和平年代军中的好连长杨玉洪(之二)

发表日期:2012年11月14日  出处:原创  作者:琼阁湘俊  本页面已被访问 4532 次



 

   [报告文学]

和平年代军中的好连长----杨玉洪(之二)  


 

三、     斗智斗勇,高速优质

 

战争年代打仗,要以智取胜;和平年代搞施工,同样也要以智取胜。“苦干实干巧干,绝不盲目蛮干;狭路相逢,勇者胜,败者寇。”这两句话,是杨连长在全连每月生产动员会上的口头禅。别看杨连长文化程度不高,可就是凭着他的智慧和勇气,使十连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高速优质工程。

那时,杨连长每个月底,都要组织全连指战员,召开工作总结、任务动员和生产誓师大会;开展“四赛四比”的劳动竞赛活动。四赛:赛速度,赛质量,赛安全,赛低耗;四比:比干劲,比协作,比觉悟,比效果。每个班排都在暗自交劲,互相攀比;这个月你比我的进尺高,下个月我就得努力超过你。在誓师大会上,各排喊出的口号和豪言壮语很多,其中有三句,大家的印象最深刻:“辛苦我一个,幸福千万家!”“宁肯掉下十斤肉,也不能让生产进度落了后!”“谁英雄,谁好汉,大干当中比比看!”实践证明,这些作法,极大程度地激发起,全连指战员们的工作热情、干劲和斗志。人人摩拳擦掌,个个激情满怀

每当遇到,团里有施工难度高、危险性大的工程项目时,杨连长总是和指导员张政海一起,主动去向团长、政委请战。每次请战时,都能说出过十条八条充足的理由来,搞得团长、政委只好屡屡妥协。久而久之,好些兄弟连队的干部,很不理解。有的说,这个死老杨,到底给团长、政委灌了什么迷魂汤?其实,团长和政委都是精明之人,他们看中的,就是杨连长的睿智、胆识和勇气,把高难度的工程交给他,一百个放心。十连人总以杨连长,能拿到高难工程,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每当连队接受一项高难工程时,杨连长总是先考虑四个问题:一是高速;二是优质;三是安全;四是低耗。整个工程都在围绕这四个问题,做大文章、下大功夫。

连队每接收一项高难工程后,杨连长首先让技术员和干部们,都要吃透里面的全过程和要点难点问题;然后让技术员们,分别给全连战士进行技术交底,并发动大家开展大讨论表决心,怎样去克服和战胜这些要点难点问题?有时还进行模拟演习,使大家做到心中有数,工作起来也就得心应手。

比如,打竖井,怎样才能使井打得最圆,井壁内径不出现严重凸凹不齐的现象,这样既能少运很多的碴石,在发砼时还能节省大量的泥浆?面对这个问题,杨连长和技术员、班排长们,进行了无数次的研究、探讨和实验,终于找到了一套,怎样科学布阵打眼、深浅有序的好办法,应用到实际施工后,行之有效,大大地提高了施工的进度,还节省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打竖井最怕的问题之一,就是作业面经常出现哑炮现象。凡是干过井下作业的人都知道,排除哑炮是最危险的事,稍有疏忽就会出现伤亡事故,同时还会严重影响施工进度。每当井下放完炮以后,杨连长总是第一个,下到井下作业面去排除哑炮。为什么总会出现哑炮呢?带着这个问题,杨连长和技术员们,进行了反复地研究、探讨和实验,问题终于找到了:一是有些雷管因短路失效,而引起哑炮;二是因为打风钻时有水,加上井壁上也不停地在滴水,雷管和炸药是在水里安装的,而引起哑炮。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一是在加工时先用仪器将雷管测试好了以后再用;二是用大号避孕套,把雷管和炸药包扎好,以防止水浸失效。从那以后,基本上没有再出现哑炮的现象,爆破率达100%。为提高工效和安全,起到了极好的作用。

打竖井最怕的问题之二,就是对井壁松动的岩石清理不尽。一旦遇到震动或时间长了,碴石掉下来,就会出现死伤事故。当时连队实行的是四班四倒工作制,每个排在当班打完眼、放完炮后才能下班。每当放完炮、排完烟后,杨连长除了自己亲自下井去清理井壁上的碴石,还安排连领导班班在现场指挥。他凭着自己多年的丰富经验,总结了井下安全作业28字诀,即:“井壁碴石细清理,大块裂石必撬起;眼观六路勿疏忽,耳听八方须灵机。”供大家学习。实践证明,这28字诀,通俗易懂,好记易背,琅琅入耳,深入人心;为连队的安全生产,起到了极好的指导作用。

险难工程拿到手,智勇施工显身手。我们营转移到祁连山西沟后,一度三个连队同在一个山头施工。这座大山海拔3248米,新修的盘山公路,长度达15公里之多。山坡北面长年草木不生,由于几千年的岩石风化,山顶部经常有大小不一的石块往山下滚落。因此砸伤了好些人,也砸坏了好几辆汽车。如果,一旦遇到大面积的石块滚落,那后果不堪设想。为此,师长亲自带领团首长们,还有师团两级的生产和技术人员近20人,到现场勘察。会上师长决定:为了确保各施工连队,战士们的生命安全和施工能正常进行,哪怕是牺牲一个排的代价,也要修一道护堤工程,以挡住山顶岩石的滚落。那时,我们施工连队的一个排是多少人?四个班每班10人,加上正副排长在内共42人。估计要牺牲这么多的人,说明这项工程的难度有多高,危险性有多大?其他两个连听说这件事后,都不敢提出挑战。他们倒不是胆小,而是不想眼睁睁地看着,让这么多的战士去送死,出于对战友们的一种真爱。

面对这种情况,杨连长挺身而出,主动向团长和师长请战,拿到了这个工程。任务倒是接收了,可他的压力非常之大。怎样才能不伤人不死人?怎样才能按期工峻工?这两个难题是他反复考虑的事。营团师的很多干部,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可十连人倒是很自信,因为大家知道,杨连长是没有金钢钻不揽磁器活的主。

在这项工程中,他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带领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到现场勘察,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案;二是成立敢死队到山顶上去清理表面浮石;三是在适当位置筑起一道网格型的铁丝网,以暂缓施工期间的危险;四是在即将修建的护堤上方,挖出一块平地做为山顶滚落岩石的缓冲带。于是,这场修建护堤的战斗打响了。拉铁网,挖土方,挖堤基,支模板,浇水泥。大家干得热火朝天,你追我赶,挥汗如雨,日夜奋战。

经过119天的艰苦奋战,终于提前一天完成任务。一块长310米、宽30米、平均厚度2米的,施工场地和以后山顶滚落岩石的堆积处挖好了,加上挖堤基在内,共挖土石计20540多立方;一道长305米、高17米、厚2.5米的钢筋水泥护堤建成了,浇铸水泥砂石计12962.5立方米。整个工程,从开始到峻工,没有因公死亡和重伤一人。事后,十连受到师部通令嘉奖,战友们又给了他一个称谓:“杨大胆。这个称谓是褒奖,即:有勇有谋、有胆有识。好些师团领导说:“十连又创造了一个奇迹!

那时,我们整个二师,除了“八一”休一天和春节休三天假以外,全年都是不休假日的,这也是二师多年以来的老传统。施工中,每当遇到风钻、装碴机和矿车等设备坏了,大家都要等钳工或电工修好了以后,才能接着干,窝工现象严重。于是,杨连长就动脑子,安排四个施工排的同志照样休礼拜天,让辅助五排的同志,从周六零点至周日零点,到工地去检修设备,该修的修,该焊的焊,该换的换,该加油的加油。五排除了周日的突击以外,平时只安排检修值班人员就可以了。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样保证了每周六天的高效工作,基本上没有出现因设备或设施坏了,而影响施工的现象,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为这事,杨连长还多次受到某上级领导的批评,说他丢掉了部队不休礼拜天的老传统。越是这样,战士们的情绪就越高,施工进度也就越快。

在施工中,杨连长给指战员们反复强调:工程质量的优劣,是看一个连队人品的好坏;任何时候都要抓好施工质量,绝不能偷工减料;糊弄上级,就是在糊弄自己。对每次的工程质量,他都是从严要求,达不到标准绝不罢休。一次连队在发砼时,所支起模板达不到设计要求,他下令拆了重支。这样反工的事,有那么三次。从那以后,这种现象基本上再没有出现过。所以,每次十连所交付的工程,都是响当当,硬梆梆的优质工程。

 

四、     吃苦耐劳,勤奋务实

 

杨连长,中等个子,熊背虎腰,身材魁梧,面色黑光,浓眉大眼,炯炯有神,满手老茧,川音稍浓。一看就是个,能吃苦耐劳、勤奋务实,典型的四川汉子。

在平时的施工中,杨连长每天都要工作1820个小时,基本上是吃住在工地的指挥所里;每当施工遇到不顺利或出现危险状况时,每天只能睡一两个小时;一说到施工上的事,他就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上来。久而久之,战友们还给他了一个称谓:“工作狂”。只有在连队军事训练和政治、技术学习时,他才能够睡个安稳觉。

在某竖井施工的最后关头,杨连长给三排下达了死任务,干不完不能下班。排长周德荣带领全排战士,在井下连续作业36个小时,炊事班先后给送了5次饭。大家饿了一手啃馒头一手打风钻,连菜和汤也顾不上吃;衣裤被水打湿了也全然不顾。硬是突击完成了,打井最后的收尾工程。当他们回到营房时,周排长和好些战士,连湿衣湿裤都没有来得及换,就倒在地上就睡着了,可见他们已经疲惫到何等程度?在这36个小时里,杨连长一直盯在井外的指挥所里,因为他最担心的是三排战友们的安全问题。等三排的战友们安全离开现场后,他才睡了一个囫囵觉。

一次在井场驳离土石方时,正是七月的大热天,杨连长脱下工作服,穿条裤衩,头戴草帽,摔开膀子抡大锹,战士们也跟着效仿,这与南方野地里干活的农民没有什么两样。整个工地呈现出一派,你追我赶、生龙活虎的竞赛场面。

在井下打风钻时,战士两个人打一台,他一个人打一台。那时的设备落后笨重,一台电焊机170公斤,在往山上抬时,战士两个人抬一头,杨连长一个人抬一头;一只实氧气瓶,重量一百多斤,在往山上运送时,战士两个人抬,杨连长一个人扛着往山上爬。问题是这一抬一扛,不是几百米或一两公里的事,而是单程8.6公里的陡峭山路。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就不一一列举。

那个年代,我们部队的生活都很艰苦,杨连长和连干部们,从来没有因此而给自己开过小灶,战士们吃什么他们就吃什么。由于他长期劳累过度,能量透支,加上井下作业潮湿,患上了肝病、风湿病和严重胃病,嘴唇发紫,面色暗黑,身体消瘦。杨连长带病坚持工作的事,我记不清有多少次和多少年了,只记得他经常把中药,带到工地指挥所去熬。一次午饭前,他刚吃完中药,药碗还在手里拿着,就扒在桌上睡着了。当时我误以为,是他吃的药中毒了,就马上给山下连部的卫生员打电话。卫生员说:“中药是我亲自给他买的,应该没有问题。你叫叫他,如果叫不醒,再给我打电话。”于是我便大声呼叫,叫醒后,只听他喃喃地说了一句:“太困了,让我睡一会吧。”此刻我才想到,他已经两天两夜没有睡觉了。人都是血肉之躯,不是铁打的,需要劳逸结合。当时在场的五位战友,看到此情此景都哭了。这也是他深受战友们,尊敬和爱戴的原因之一。

一次,杨连长的老乡,副指导员杨跃辉,给我们几个连部的工作人员,讲了一个笑话:杨连长结婚后,第二年他爱人到连队来探亲,好些老乡在一起热情接待。当老乡们都离开后,爱人问他:“杨玉洪怎么还不来?”他笑着说:“我不象杨玉洪吗?……三年后,他爱人带着大女儿到连队来探亲,也是好些老乡在一起热情接待,女儿问妈妈:“哪个是我爸爸?”杨连长从妻子怀中,抱过女儿说:“娃儿,乖,叫爸爸!”小姑娘见生人来抱“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一边用手打他的脸,一边说:“你不是我爸爸,你坏……

妻子认不得丈夫,女儿认不得爸爸,这真是天大的笑话。后来才得知,杨连长和妻子谈对象时,才见过一面;新婚那次,在家里才住了三天,就返回部队;女儿从出生到会走路和会说话,还没有见过爸爸是什么模样。类似这样的事,在十连干部中,为了工作,两三年不回一次老家的事,比比皆是,屡见不鲜。根本就不是什么笑话,而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五、     狠抓作风,从严要求

 

实践使杨连长体会到,我们虽然是打坑道的施工部队,但是连队的作风建设,与野战军一样同等重要。只有连队的作风过硬,才能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完成。所以,他在抓连队作风建设上,做了大量细致有效工作。

俗话说得好,打铁先得本身硬。杨连长要求战士们做到的事,他首先做出样子,并长期注意,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和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十连搞施工生产是好样的,军事训练也不含糊,全连的队列训练、实弹射击和投弹等成绩,在全团都名列前茅。

记得有一次,连队到营部去看电影,单程约两公里多。在回来的路上,队列走的稀稀拉拉,有的战士还互相交头接耳,大声喧哗,好似正在逃亡的散兵游勇。这时队伍已经快到营房了,杨连长大声喊“立定!向后转,跑步走!”这样他和大家一起,又跑了一个来回,足有四公里。当时,我也是其中的一员。队伍回到营房后,他对刚才的事,进行讲评,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严格要求。第二天晚上,在各班的讨论会上,有些新战士说,杨连长是军阀主义,拿战士们的辛苦来耍威风;可绝大多数的老战士,坚决反对这种说法,大家一致肯定,他这样抓队伍作风是对的。从那以后,十连的队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走得整整齐齐。

那时,部队无论是全营开大会,还是全团开大会,会前都要拉歌,而十连的歌声,最宏亮,最整齐,也最有气势。为什么?因为平时就练习得好,十连人的精神面貌好。这也是连队作风过硬的一个重要标志。

连队每逢节假日休息时,杨连长都要组织大家进行拔河比赛,每年都要搞过56次。他常说:“这项娱乐活动,最能体现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度,连队战士中受处分的,基本都是探亲超假、平时外出超假和打架斗殴者。在这个问题上,杨连长一点也不给留情面,严格按部队纪律执行处分。那时,如果这些问题处理的不好,连队就会人心唤散,严重失去战斗力。从那以后,这些现象基本杜绝。

一个春节的晚餐后,杨连长发现食堂外边的泔水缸里,有一个白面馒头,很可能是那位新兵吃不完给扔掉的。他马上紧急集合,当着全连人的面,从泔水里把这个馒头捞出来,用清水洗净,连皮都没有扒,自己给吃了;大声给大家朗颂了一首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他还说:“谁要是饭量大,多吃一个馒头,我感到很高兴;因为他吃得多,很可能就干得多。每一粒粮食,就是老百姓的一滴血汗;谁要是象今天这样去糟蹋粮食,就等于是在糟蹋老百姓的血汗,那他就是人民的罪人!”会上他还对大家,提出严格要求,让大家解散后,以班为单位,就这件事展开大讨论。从那以后,战士们这种浪费粮食和公共财物的事,再也没有发生过。

当年十连的各项工作,完成的那么出色,这与杨连长从严要求,狠抓连队作风建设,增强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是分不开的。

 

六、奋发图强,自建营房

 

七十年代中期,我们连队奉命,从嘉峪关祁连山西沟,移房到河北省武安县西直门,担负西直门铁矿两条竖井和多条平井的施工。部队到达目的地后,没有正规营房,五个排加上炊事班、连部和随军工人共198人,驻扎在一个小山包上的,六栋板房和多顶帐篷里。就这些板房和帐篷,还是连队到达以后,自己动手迅速搭建起来的。

那时,部队的军费开支很紧张,根本就没有钱,去租营房、买营房或请建筑公司来建营房。杨连长想,如果不改善好指战员们的吃、住和娱乐等生活条件,长期这样下去,势必会大大削弱连队的战斗力。于是,他和指导员张政海商量,主动向上级请缨,只需要拨些材料费,自己动手建营房。

他把连里的三名技术员和材料员找来,要求技术员们在三天之内,设计出营房的草图,并划好地基线;要求材料员在三天之内,把所有建房的工具全部采购齐备。

当时,我们住的这个小山包上,大小石头很多。为了节省建房材料,开始几天,天刚亮,杨连长就带领连干部和勤杂人员,到山上去背石头。那段时间,到山上去背石头,成了全连指战员的自觉行动,天不亮在背,工作时间在背,吃完晚饭后还在背;拉建房材料没有汽车,就到当地顾毛驴车;装卸木料、砖瓦、水泥等材料,战友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干,不叫苦,不叫累,不计时间,不计报酬。

砌房子是一门手艺,对我们全连指战员来讲,过去没有一个人接触过这样的施工,百分之百的门外汉。杨连长首先组织召开全连动员会、技术交底会和下达施工任务。

一场自已动手,建设营房的战斗,就这样悄悄地打响了。施工现场呈现出一派,你追我赶、争先恐后、龙腾虎跃的动人景象;不几天,指战员们一个个,都成了营房建设中的熟练工匠。这段时间,连队没有吹起床号,因为天不亮大家就已经在干活了;也用不着吹熄灯号,因为晚上12点以前,大家还在挑灯夜战。

经过42天的艰苦奋斗,包括宿舍、会议室、食堂、库房等,在内的12栋平房,终于修建完工;还修好了公路,接好了水电,平整了操场,挖好了菜窑,修起了猪圈;全连指战员们喜气洋洋,乔迁新居

当地某家建筑公司的王总经理说:“我从来就没有见过,这样施工的神速。这项工程就算是发包给我们干,最快也得四个月以上才能峻工。”这就是十连人,雷厉风行的高速度。

仅这一项工程,十连为国家节约资金数十万元。同时,也为接受打竖井的紧急任务,赢得了最宝贵的时间。事后,陆续移房到这里的兄弟连队,都纷纷效仿。(续下)

2012104

 

作者:琼阁湘俊  编辑:水中月






  双击自动滚屏  

心缘之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人:“心缘之梦”微信群yueyuanzhongqiu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