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情怀 >> 情感人生 >> 北大校长
    
  双击自动滚屏  
北大校长

发表日期:2019年12月25日  作者:吴忧  本页面已被访问 2553 次

从北大校长读错字中,
侃侃我的胡思乱想(1

文:吴忧




看到关于北大校长读错字的网友评论以后,不想说“应该宽容”还是“应该苛责”这位校长的问题,而想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的侃几句我的胡思乱想。

一,汉字的读音的确定,不要犯经验主义。
“鸿鵠”都是典型的形声字,其中“鹄”字的读音按形声字来判断,“告”是读音的提示,发“告”的音,可这明显不对;按“浩浩荡荡”“皓月当空”中的“浩”和“皓”来类推,应该是“号”。这里的“告”被读成“号”大家都习惯了,于是,鸿鹄之志,读成鸿“号”之志,就很自然了。而把鵠读成“胡”,则很难想象。北大校长在这里就是犯了这个“经验主义”的错误了。
其实这事儿又不足怪,你看,我就常常犯一些同类型的错误,例如把觊觎(ji yu)读成“岂”觎,刽(gui)子手,读成“快”子手,“铁骑(ji)突出刀枪鸣”,读成铁“奇”突出刀枪鸣,大将樊哙(kui),读成樊会,“经房裘缪miao”,读成经房裘拗(niu),……
可见,不可事事都用类推来浅尝辄止,而应该去求求甚解。尤其是汉字,纷繁复杂,博大精深,有些时候似有规律可循,又不完全按规律行事,这就使得我们常常弄出笑话而不自知。

二,要讲究职业操守,时刻不要忘记自己是干什么的。
常识告诉我们,当老师的讲究为人师表,就是老师是“人的样子”,他处处要以身作则,做人的表率。尤其是在知识上,如果在讲课的时候出现了知识上的错误,那他就犯了最致命的、最不能被饶恕的错误,因为这会误人子弟,以至于遗害无穷。
那么,作为学校的领导又该如何?当然更要以身作则,对其要求的程度,必然要高于对教师的要求的档次。如果这个学校是最高学府,是最高学府中的精英(就如北大、清华,那是高校中的极品),若还是这个精英学校的校长,那应该怎样要求他,他又应该做到怎样的程度?他又应该用怎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都是可想而知的。——总不能停留在连一个中小学教师的水平都不如吧?
校长教育、要求教员如何如何,是天经地义的,但校长本人应该如何?应该“教育者要首先受教育”,水平当然要高于教师。
校长在普通汉字的读音上,犯常识性的错误,这不要说远低于一个老师的正常水平,就连个中小学生都不如。这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都是说不过去的。因为他没有一个作为校长的职业操守,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干什么的人。

三,说话、作事,要注意场合。
有网友用“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论,来为这位校长开脱。说这位校长能成大事、能做大事,所以这些小节就可以不拘了。
我觉得,所谓“小节”,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是不一样的。同一类型的事物,在这个人身上可以看成是小节,在另外的人的身上就未必。
有一个大人物,把“肆无忌惮”读成“肆无忌惮(tan)”,因为他曾是电力工程师,对文学不是很熟悉(可是能做“工程师”了,语文程度还这水平,也有点不大好吧?)。他读错了一个字,可以认为是“小节”而“不拘”吧(虽然也很掉份儿)?如果这或可以被谅解的话,那么,若把一个常见的成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鹄”字,读成“号”的音,是出自于一个在世界上都是名牌大学的校长之口,而且是在隆重的北大建校120年校庆的大会、这样影响很大、很严肃的场合上,——参加大会的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这还能算是“小节”吗?
如果是小节,那怎么能在网络中引起这么大的轰动或反响?如果外国记者有人抓住这个事实在外国大做文章,肆意贬低中国教育事业的形象,说中国最好的、最高水平的学府的校长水平都如此,那中国的教育水平又能高到哪里去?——这虽然有点故意丑化,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可是,这毕竟是事出有因,而且,真的有点不好驳斥。那对中国的教育事业形象的影响,应该是客观存在的吧?这时候还能认为是小节吗?我觉得在这样的场合下,这就绝对不是小节了,那“不拘”还是不是真的不行呢?!更不应该被谅解。

四,领导别人,要专业对口,至少应该是懂得相关业务的人。
在文革期间,我亲身体验到一件事情:当时有一位“五七战士”,被指定为我家那片的包片干部。一个连小麦和韭菜都分不清的知识分子,为了完成任务常常在社员大会上,满嘴跑火车,胡说八道,惹得老农们捂着嘴笑。——幸好,他没被任命为有尚方宝剑的钦差大臣,他也知道自己有半斤还是八两,懂得点要“体恤民情”,于是“手下留情”“法外开恩”,没坚决要求我们“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只是说说而已。否则,我们这些农民可就惨了,秋后不饿死几口子,那才怪呢!
而我在学校工作的时候,我们的那位北师大80届教育系毕业的硕研校长,他给我们作的关于文风的讲演,高瞻远嘱,义正辞严,则让我们不能不心服口服。她说:“……我们是文化教育单位,我们的责任,是对学生、对社会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提高。教育者必须首先受教育;正人必须先正己,己不正,何以正人?搞文化的,不能正确使用语言和文字,那岂不会让人贻笑大方?‘为人师表’,在文风上也应该是的。文风不好,对别人都可以原谅,唯独对我们做教育工作的人不能原谅”(见拙文《为什么要这样写信(2)》http://yinling.com.cn/thread-96016-1-1.html)。这让我们这些小教员们,觉得如果自己做得不好,都愧对我们这位好带头人!
一个专业不对口的“外行领导”,想不瞎指挥是不可能的,他不懂所领导的单位的业务,那他的指挥怎么可能指挥到点子上?“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弄不好,“熊将”会带坏一个集体的。

(待续)
从北大校长读错字中,侃侃我的联想(2

五,能者上,庸者下。

校长在致歉信中说他曾经受文革的影响,文学的基础没打好,后来又没及时补上去。这虽然这说得是真话,态度也不可不谓之“很诚恳”,可也实实在在地暴露出来了他的真实水平。文革的灾难,这有很多很多的人都受过,这是历史形成的,说也无益。问题是为何以后没及时补上去?同样受文革的影响,别的许多人为什么就能补上去?没补上去也罢,但文学水平低的事实,这可就被坐实了。
文学水平低的人,可以做些对文学要求不高的工作。可做对表达能力要求甚高的校长来说,就不合适了。校长的工作对象主要的是教师,是要做高级知识分子的工作的,那文学水平不高怎么能胜任?这高级知识分子的工作还能做下去吗?
在这里说得是当北大的校长,是凤毛麟角中的凤毛麟角,其需要量不是百里挑一,也不是万里挑一,而是14亿里挑一。应该说,我泱泱大中华最不缺少的就是人材,那为何不选一个更合适的人?为何一定要一个“文学基础没打好”的人来将就?
作为当事者,应该有自知之明,既然明知道自己的文学基础没打好,现在又在事实面前栽了跟头,这样的水平是不适宜当北大的校长的。那发扬点风格、忍痛割爱一下好不好?主动让让贤,别赖在那里不放手。这样,也许会给自己挽回来一些面子,至少还是可以让人感觉到自己是个“大丈夫”,有骨气,有担当,能上,也能下,能拿得起,也能放得下。
如果把权、钱,都看得很重,那就得忍受一下别人在自己的身后,戳戳点点了!——那滋味,也应该不是很好受的吧?!
0000000000
六,对人的对与错的评论,必须客观、公允,必须实事求是。

有网友在评论林校长在道歉信的时候,说错了就是错了,……至于最后说‘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更不敢苟同”,还有人说“最后还要说‘焦虑和质疑’给自己‘找回来点’就显得这道歉是为了公关。
他们的意思,有点儿让人费解,我思来想去,感觉他们要说的意思大概有两点:
一是说,林校长认为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的观点,是不当的,所以他对林校长的态度“不敢苟同”;
二是说,林校长在这里说到‘焦虑和质疑’的问题,是在指责网友的批评是不应该的,是在为自己辩护,用白话说,是表面上是在做检讨,可又有点不甘心,在这里想“倒打一耙”。即这个致歉不是很真诚的。

对他们的话,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我觉得不是像他们所理解的那样的。
为了彻底弄清事实,我仔细查了林的演讲稿和他的道歉信(现把两文附后,以便于大家核实参考。资料来源于网络)。他的演讲稿很长,有4000多字,共讲了“前言,寻求民族的未来路,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迎接未来挑战,感恩与祝福”等五个大问题。其中第3与第4个问题占有很大的比重。
他在“迎接未来挑战”问题中说:
“……不同观点的碰撞、辩论、质疑甚至批判是有益的,但我们更需要在价值层面建立共识与确信。”
“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

我把它们联结起来,可以组成一个长长的多重复句,其逻辑关系是:总的是层层递进,其间包含有转折:
(尽管)不同观点的碰撞、辩论、质疑甚至批判是有益的,但我们更需要的是“在价值层面建立共识与确信”。虽然“碰撞、辩论、质疑甚至批判是有益的”但我们不能停留在这上面,因为它不但“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结论是“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这就是林校长要向与会者,传达的他的理念。我觉得这并没有错。
他在道歉信中最后说:真正让我感到失望和内疚的,是我的这个错误所引起的关注,使人们忽视了我希望通过致词让大家理解的思想:“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
林校长的意思是说“真正让我感到失望和内疚的”,是“我的这个错误所引起的关注,使人们忽视了我希望通过致词让大家理解的思想
他很懊悔、很内疚、让他特别自责的是,因为自己的不慎,转移了大家的视线,把他的演讲的中心引向到了别处,而忽视了他要向大家传达的中心理念,造成了整个演讲的失败。——实事求是地说,这是很痛心、很深刻的检讨!
在我通读过两个全文以后,我觉得我能理解林校长的懊悔和内疚。我注意到了他读错字的地方,是在开始演讲之后的261字处,这对于全文来说,可以说是刚刚开始。在刚刚开始讲的时候,就出现了失误,这是特别令人遗憾的!因为这个时间段是听众精神最集中的时间,是听众对演讲内容最抱期待的时候,可是他们听到的不是最精彩的内容,而是读错字。就像听一个著名的歌唱家的演唱时,听到了跑调的音符。可以想象得到,大家当时的表情一定是,从意外、从惊讶,继而哗然、失望,到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直至会场出现了波动甚至失控,于是,听不到校长在继续说些什么了,……那又怎么能不“使人们忽视了我希望通过致词让大家理解的思想”?读错别字在无情地把镜头抢走了啊!
从上面的梳理,我认为,林校长演讲的论点没有错,林校长的道歉,是诚恳而深刻的。不存在前面网友说的情况。
我感觉到了林校长很痛苦,他是下了多么大的决心才能放下自己的老脸、艰难地审视一下自己的一个疏忽而带来的失败的呀?他不希望有这种情况的发生,可是发生了,且形成了舆论界的一个小漩涡,他却无法躲藏或回避,只好硬着头皮去面对;写了道歉信,又被误解,连自己的论点都被否定了。这本来不公平,可自己连一个继续解释的机会都没有,真的很无奈!
所以,我认为对文章的评论,必须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不可以断章取义、主观臆断。态度要与人为善,出发点是治病救人。不要以偏概全,全盘否定。
0000000000000
七,在做自己没有足够把握的事情的时候,请事先“做好功课”

林校长的失误,本来是可以避免的。电台的播音员,就很少出现读错字的情况。我想,他们的专业基础也并不见得个个都特别深厚。只是他们在念播音稿之前,只要是有时间的话,都要把“功课”做足,反复地诵读,求得能把每个字读正确,能把每句话的语气表达清楚准确。
林校长说讲稿是他自己写的,那他为何还要在读“立鸿鹄志”的“鹄”字的时候有很短时间的迟疑(据说是这样,我没亲自听到)?如果真是这样,那表明他对这个字的读音,就是有些叫不准,这为何不在事先查查字典较较真?这如果能事先把“功课”做一做,大概这个被动就不会发生了,……
0000000000000
以上七点想法就侃到这里了,我是在“闲谈莫论”地聊没能力聊的事情,有不当之处欢迎商榷或批评!





附:(原文曾经转到这里,可能被审核拦截,现在给出网上链接地址。)
1,演讲稿
2道歉信原文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心缘之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人:“心缘之梦”微信群yueyuanzhongqiu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