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注 中 等 生
作者:快乐精灵 编辑:天光云影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很多优秀教师在培养优等生中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在转化后进生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大部分教师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群体——中等学生。
许多教师在新学年开始的时候,最先认识的是优等生和差生。优等生在老师面前表现突出,在课堂上愿意举手发言,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学习成绩突出,很快就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青睐。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因在课堂上不能专注学习,愿意说话,搞小动作,问题多多也极惹老师关注。惟有中等生,因为表现平平,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挨不着老师的批评;既没有人佩服,也没人歧视,他们总觉得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无足轻重,可有可无。这种存在决定了他们的意识:几乎对所有的班集体活动都不冷不热,行为从众。反正老师注意不到自己,他们既不做榜样,一般也不会落伍。很难引起老师的关注。
其实中等生是教学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群体。教师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抓好了中等生,就能更快的促进班集体的发展。
从数量上看,中间群体的学生应该是大多数,抓中等生问题更符合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本义性,因此可以说抓中间便是抓住了大多数,抓住了班级主体。不能因为中等生成绩不突出或不调皮捣蛋而将关爱的目光越过他们,忽视了他们的存在。
从身心发展看,中等生的问题更具隐蔽性,因为中等生不像后进生那样冲动暴露,也不像优等生那样经常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照顾,他们的问题多藏在或压抑在心里,缺少疏导和释放,他们的需求多被轻视和忽略,难以得到尊重和满足,这就使得他们更不愿主动反映自己的现状和需求,他们在班级中出现的问题大多是班主任防不胜防的问题,其实,重要原因往往在于对中等生问题的漠视。
从学习困难看,中等生问题更具典型性,他们基础知识不扎实,迁移能力欠缺,学习习惯的不规范,学习方法不适应,学科协调难处理,意志不坚定,比后进生更易分析,更易专项补救。
从认知结构看,中等生间的相互推动作用更具真切性,中等生因为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中等生之间更不愿意被相同情况的同学甩掉,也更容易追上稍微优秀的同伴。认知结构相近的同伴间相互比较,相互鼓励,相互借鉴,这样在学习上就会产生良性互动,他们自主发展的愿望来得更迫切,自主发展的行动落实得更真切。
从整体氛围看,抓中等生问题更具激励性,抓中等生,对优等生是促进,是压力,优等生不得不快马加鞭更上一层楼,对后进生是鞭策,是警醒,和自己差不多的人都能转优,自己为何不奋起直追,奋发图强呢?前追后赶,整体驱动力便得以产生,形成良性竞争氛围,班级整体互动局面便建立了。
从凝聚力或涣散性看,中等生的问题更具影响全局的波动性,中等生的问题若抓得不好,会冲淡优等生的榜样作用,或助长后进生的消极作用,若中等生群体不求上进,势必导致一部分人滑向后进生,学习松懈,纪律松弛。对中等生的知识构架,认知结构及个性心理等方面的认识和分析越详细,大多数学生受到关注和尊重越多,大多数问题解决得越直接,越快速,学生学习积极性越高,学生向心力、凝聚力越强,学生对班级管理的抵触情绪越少,学生间的内耗和群体的矛盾冲突越少,就更容易形成一个崭新的人人自主发展,大家互相促进,相互尊重,整体推进,水涨船高的班集体。
老师如何关注中等学生呢?
一. 了解关注,促其进步
“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 在中等生身上内心潜藏着许多积极因素,如要求进步、乐于为班级做事、有表现自己才能和智慧的要求,他们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依赖。因为中等生人数众多,所以他们是班级中可挖掘潜力最大的群体。因此,班主任应经常深入到中等生的中间,主动了解他们,关心他们。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等,他们都能感到老师在关注自己,以促使中等生主动要求进步,争取进步。如上课前,教师摸摸几个胆小、不善发言的同学的头,上课时,老师提出问题时,给中等生以鼓励的眼神,就能促进中等生积极思考,举手发言。随时发现中等生小小的进步,说一句“做的好”!让中等生一点一滴,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产生对教师的依恋与信赖。 二、赏识教育 增加信心
中等生既自尊又自卑,既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也害怕受到老师的批评。因此 ,教育者要善于“竖起你的大拇指”,老师的“赏识”能满足他们自尊的需要,克服自卑心理,并使学生产生乐观、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情绪。教育中教师也要像中等生传递自己对他们的热切期待,提高中等生各方面的能力、自信心。 期末在学生手册和新年贺卡中,给中等生的个性亮点给予赞赏。他们在新学期的学习劲头、班集体荣誉感、责任感,都与上学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活动多样,体验成功。
活动是教育学生的重要阵地,全体学生是班级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在活动中重视优秀生和后进生的同时,不应忽视中等生。教师应经常组织多样化、分层次的小型竞赛活动,让中等生在活动中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并充分调动和发挥中等生的积极性和特长,要尽量使中等生在活动中有岗位、有职责,让中等生都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从中锻炼才能。
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沃土,有意识地让中等生参与集体活动,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能力,而且能协调他们与同学的关系,有有待于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利用活动课程建设,给中等生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如改变过去班长主持班会的惯例,让全体学生轮流主持,为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从而使中等生树立起自信心,积极进取,健康地向前发展。 四、指导学习 快速进步
中等生学习成绩平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他们的智商不低,基础不弱,教师只要细心观察、耐心诱导,有针对性地以他们感兴趣的学科或学得较好的科目为切入点,教给其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完全可以进入先进行列的。 五、 设单项奖,目标激励。
奖励优秀生固然好,但绝大多数的中等生往往离奖励所要求的冒尖水平还有一点距离,因而中等生几乎与奖励无缘。他们缺乏获奖的信心,缺少上进的动机。在班级中设“体育标兵”、“文艺能手”、“劳动能手”、“进步典型”、“助人为乐奖”等单项奖,让中等生有了更多的目标,这样激励中等生,使他们感到只要努力获奖也不难,有利于调动中等生的积极性,激励他们不断上进。
中等生只是因为受某种主观或客观的影响而阻碍了其能力的发挥。因此教师要在各个方面给中等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学先进,赶先进,突破安于中游的思想,敢想敢干,不怕失败,大胆放手,在实际工作中经受锻炼,发挥特长,增长才干,进入优等生的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