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天地 >> 教育叙事 >> 农村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困难与出路
    
  双击自动滚屏  
农村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困难与出路

发表日期:2008年7月31日  出处:原创  作者:蕊  本页面已被访问 3963 次

 

农村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

困难与出路

 

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启动,给义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希望。民族振兴,教育是根本。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跨越,改革得了突破性进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就突出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逝世之交,我们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已经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对于十三亿人口的大国,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工程;二是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全日制高等学校招生人数从一九九八年的一百零八万人发展到二零零四年的四百二十万人。入学率达到19%,进入了国际上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难以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兴、民族兴。正因为这样,中央决定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温家宝总理在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用更大的精力,更大的财力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初中的发展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问题。。

一、     农村中学开展素质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1、农村中学开展素质教育的现状:国家在西部地区率先推行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这是一件有利于西部地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有利于减轻学生家庭负担,让千千万万的农村孩子能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的大好事。我们已经跨进21世纪的门槛,我们的社会即将跨入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加快,新领域不断增多,学科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计算机的普及和internet网的崛起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乃是生活方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岚清在欢度我国第18个教师节上强调:“教育创新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实现这个目标,关键要有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基础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徳、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只有培养出千百万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推动我国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而今,“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已经驱动,全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已经促进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说明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农村中学开展素质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农村学校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当时政府实行倾斜政策,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学校,是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提高教育效益,这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在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迅速发展、需要全民族素质提高的今天,这种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划分和存在,便导致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东北学校的问题日渐暴露出来。更何况,一些地方对教育资源的配置一直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具体表现在一些原来办学条件好的中小学校总能得到“特殊关照”,而那些原本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不高的学校则始终处于“饥饿” 状态。长此以往, 就使得基础条件好的学校越来越好,基础条件差的学校越来越差。

农村学校所占学校的比例很大,如来宾市市级学校只有十所,而乡镇学校却有二百多所。农村学校的现状与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从社会角度看,农村学校的社会声誉不佳,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也引起学生及家长的很大的不满和社会强烈反应,干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并导致了大中城市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和高收费的愈演愈烈。从教育本身看,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不高,使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和教育质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背离了义务教育的全民性、平等性、强制性原则。从学校内部看,农村学校的生源较差、办学经费不足、管理水平不高、教师队伍不稳定,学校工作运转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之中,所以教师的积极性不高、精神压力大,学生在学习上则被动应付,学习目的不明确。这种状况严重的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学校的发展,不利于少年儿童的素质培养和健康成长,又影响到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着眼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人们对高水平、高质量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必须加大农村学校的建设和改革力度,这既是贯彻义务教育法的要求,是教育公理原则的体现,又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愿。

二、影响农村中学素质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

  1、学校因素:我就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谈一点思考:我们学校有五十二名教职工,1000多名学生,现在没有财政补助,因为我们乡镇是一个长方型地形,分南北两片,二中在南片,一中在北片,乡俯设在北片,乡俯对一中建设很重视,对二中就忽略很多。本来想两个学校合并,由于地形太长,合并会导致学生大部分流失。但不合并,上级是不会拨款的。尽管我们的老师很敬业,成绩也不错,还是没有受到上级的重视。每年事业性收入1.5万元左右,维持学校正常的开支仍显得捉襟见肘。诸如校园美化绿化,购置、维修课桌凳,添置办公桌椅,购置教学仪器、实验药品、学校用书、电教器材等就无经费支付。经费短缺,使硬件建设跟不上,软件配置不到位,严重制约了学校发展,因此各级政府要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使学校摆脱债务纠葛健康运行。

2、家庭因素:有一次,我上课时,两个学生在下面下棋。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教育了一番,然后叫他们写检查。他们是这么写的:“爸爸、妈妈在家开六合彩,倒霉的时候,就拿孩子来出气,问要生活费也经常被骂,现在他们对学习已经失去了信心。”我看了很痛心。放眼看现在的家庭教育,有几个父母真正做到给孩子一个健全的性格的培养和教育呢?孩子打从娘胎里出来,就纯洁得像一张白纸,你给什么教育,他就呈现什么结果。众所周知,人的性格不是先天形成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生活过程中受着家庭教育、环境影响、个人阅历等因素的作用逐渐形成的。其中,家庭教育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家庭的主体——父母,就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父母的健全的性格总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父母把目光全都放在学校和老师的身上,认为学校和老师应该全权负责。试想,你们俩个人教一个孩子都教不好,更何况一个教师要教几十个孩子呢?
     
因此,要培养孩子健全的性格,必须从小注重家庭教育。有这样一则广告就宣传得很好——广告上出示的是有个小孩子,看到他的妈妈在给奶奶洗脚,便受到影响,也端水来给妈妈洗脚。其实,父母才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3、社会因素:虽然我国教育界一直呼唤要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思想,并要求中小学必须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提高教育素质。但事实上,现行的大多数中小学在很大程度上还在搞“应试教育”、“精英教育”那一套。因为尖子生是学校的生命力,是学校的亮点,是宣传与招生的有力依据。视高分学生为人才,便面追求升学率,升学率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依据。在这人才观和教育风的影响下,必然导致许多办学条件差却又长期得不到改善的中小学校,其师资的配备和每年招生计划的落实都不能如愿,学生纷纷择校离去,教师也不安心于工作,从而造成教育质量的严重“滑坡”。因此可以说,农村学校是多种社会因素是历史长期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三、推进农村中学素质教育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抓准素质教育的主要方面和主要渠道。直言不讳地讲,一些地区和部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起始阶段,走过弯路,有“抓芝麻,丢西瓜”的现象,对主要内容及其实施的主要渠道还抓得不准,把素质教育看得离我们很远,一提搞素质教育,就得把现在的教育完全抛弃,重新“开天辟地”一样,其实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的主要渠道就我们身边。
     1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方面,以身作则、环境、气氛是主渠道。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正确的理解应该是,首先教师要向学生传授伦理道德,人的品质是第一位的,古人尚且如此,何况今人。德是做人之本,一个人的理想、道德、情操都要通过德育教育来完成,一个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必须具备起码的社会公德,而且社会文明程度与公民道德水准相辅相成,公民道德水准越高,社会文明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程度越高,要求公民的道德水准越高。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什么呢?是教育工作者的言行,是育人的环境和氛围。有些学校挖空心思的搞一些德育教育活动,而且视之为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失之偏颇。德育教育活动不是不可以搞,但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成系列,切忌多而杂。真正教育主渠道是教者的以身作则,教育工作者是受教育者的榜样、楷模,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而且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份量。而有的教师却忽略了自身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要求学生作到的自己做不到,这是德育教育的最大失败。教育工作者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素质,尤其是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这就是最好的德育教育,这就是实实在在地实施素质教育,所以说素质教育不是渴望不可及的,而就在我们身边。育人的环境和氛围也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因为学生每天有7-8小时生活在校园里,校园的环境、氛围时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有人一提到环境,就理解成花很多的钱,建很多很多的东西。当然有钱改善育人环境无可厚非,但更重要的育人环境和氛围是不花钱或花不了很多钱就能营造出来的,关键在于教育工作者是否意识到和能否持之以恒地坚持。比如,积极向上,团结友爱,尊师爱生,文明礼貌,勤俭节约,热爱劳动,干净整洁等等。
     2
、课堂教学仍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以前搞应试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现在实施素质教育,有的人总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全盘否定应试教育。这是不现实的。实施素质教育,智育仍然是最主要的方面,课堂教学仍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为,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学生的全部任务中比例最大,花精力最多的也是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班级授课制将是很长时期内最好的教学方式。不过,在智育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变以卷面分数衡量学生为以综合素质衡量学生。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启发性教学方法。
   
强调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通过开放式的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提高学生的个性素质,发挥个人优势,形成个人特长创造了良好契机。又因为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实践性强,将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便于促使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同时,课堂活动也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再认识的有机过程,符合人的认识规律。
   
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有一支素质过硬的班干部和教师队伍作保证。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级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材,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   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没有高素质的教师也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教师的教育思想、自身素质、教育科学和教学艺术的水平,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决定作用。所以,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始终进行“师德”、“师能”建设。克服校长、教师主观意识、自身素质给素质教育带来的障碍。加强对现代化教师的在职培训,常抓不懈,不走过场,培训一次提高一次,使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关于素质教育认识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但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抓准主要方面,抓准主要渠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实在在,抓出成效。

具体来讲,一方面由于任何好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落脚点都在教师身上,所以要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于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并进行信息传播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设计、优化组合理论、教学软件的设计、编制、使用、选择和评价等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培训,提高应用教育技术的认识和能力,以促进教学改革,促进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如,条件差的可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常规电教媒体;条件好的则可结合课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学科、深入教学、深入课堂离不开教育媒体和配套软件的支持,因此农村学校在改变与建设过程中,在不影响政党教学活动开展的情况下,应将添置教学媒体和软件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各农村学校可根据自己的经费来源情况和现有教学设备情况因“校”制宜、因“材”制宜。经费充裕、条件相对好的学校可考虑建立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交互式教学控制系统、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学环境。经费紧张、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可以以投影仪、幻灯机、录像机、电视机、银幕等常规电教媒体进入教室、进入课堂为目标,并可购置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教科书相配套使用的投影片、幻灯片、录像带、vcd和多媒体渔船等教学软件。但各农村学校一定要在充分发挥原有教学设备作用的基础上,考虑更新或添置急需的教学媒体。不能谋求一步到位或站在较高起点上(这一点对绝大多数农村学校来说目前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使原有常规教学媒体闲置或弃之不用。更不能把多渠道筹措经费所购置的先进教学媒体仅仅作为学校硬件建设的一个条件,而忽视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真正作用的发挥。

另外,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参与在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案的实施,为实验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必要的经费,并建立奖励机制、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总之,只有把教育技术真正渗透到整个教育体系之中,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现代化的使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和未来知识密集型劳动者,此时,教育技术也才能真正体现它的素质教育功能和自身价值。

 

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主体地位:一是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二是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关键的作用。教师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尊重劳动、尊重事实、尊重创造,首先就要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的发展,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对教师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毛泽东同志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作过教师,我对这个职业很有感情。我在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的重要指示后,深刻体会到他对教师的高度重视。他要求全社会都要尊重教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特别讲,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江泽民同志指出,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需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华民族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在老师面前,做学生的不论走到哪里,做出了什么业绩,对老师的感激和爱戴之情永远不会改变。我至今清晰地记得我的小学、中学和大学老师们给予我的有益教诲和影响,始终对他们充满着感激之情。长期以来,我国广大教师,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的教师,在艰苦清贫的条件下各尽职守,默默耕耘,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当年倡导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这种平凡而有伟大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才能真正为人师表。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广大教师要为人师表,注重师德修养,以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注重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在教师。

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历史性战略任务。我国教育人口约为2.5亿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约为1500万人,这么宏大的队伍建设引起了社会各方面高度重视。今后一个时期,无论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都要认真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这一环节。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师“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情操引得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师德建设决定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我们更应该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师资保障。                          

 (敬请朋友们多多指点)

 

作者:蕊

编辑:环佩的女子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发表人:月魂轻舞
发表人邮件:yhqw357951@sina.com发表时间:2006-11-24 12:47:00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是啊,教师责任重.
发表人:蕊
发表人邮件:325744303@163.com发表时间:2006-11-23 9:09:00
是是!谢谢痴心傻瓜!谢谢朋友的对文章持着忠肯态度!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心缘之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人:“心缘之梦”微信群yueyuanzhongqiu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