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杂谈妙笔 >> 走走评评 >> 只有报愧[荷苑听雨]
    
  双击自动滚屏  
只有报愧[荷苑听雨]

发表日期:2007年7月3日  出处:原创  作者:荷苑听雨  本页面已被访问 2861 次

 

只 有 报 愧

文:荷苑听雨

编:梦静依依

  每每带友人到鹿门寺,我总会用鄙夷的语气说:这就是那个所谓的诗风冲淡清绝、不慕名利的襄阳诗人孟浩然生活地。这里山色秀丽,林木青葱,泉水清澈,空气清新,是个修心养性的好所在。孟浩然本属于苦吟诗人,据说一开始做诗并不出色,自从喝了鹿门山上聪明泉里的水之后,才写出了彪柄千古的诗篇。

  也许大家感到奇怪,身为孟浩然的同乡,应当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为何却对他如此不敬呢?

  对孟夫子,一开始也曾为他骄傲过,因为从襄阳走出的大诗人太太少。每每在与他人争论何处地杰人灵,总想说自己的家乡好。可搜肠刮肚,除了他,所知的就只有皮日休。虽有诸葛亮、庞德公等人,可他们毕竟不是诗人。

  自从听了华师大戴老师讲了唐诗宋词之后,就对他充满了不屑。戴是一个相貌平平的人,讲课却充满了激情。每每一开讲,他那张原本极平淡的脸会变得生动无比,浑身也散发出异样的光彩,让人目眩,让人心动,让人不由自主地会跟随着他走近唐风宋韵,触摸那些诗人的灵魂。

  戴对于李白和杜甫十分推崇,对于孟浩然却没有赞词。他在讲孟的名篇《春晓》时曾这样评价:一个大男人不关心国家大事,竟然像小女子一样,只关心一夜风雨后,花凋零了多少。

  听老师如此说,想到唐朝时连闺中少妇都思让夫君杀敌立功,有诗可以佐证,“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恢叫夫媚觅封侯!”可作为七尺男儿,孟竟然安坐于家中,不思报国,真正的没出息!

  老师还讲到他的另一首诗,那就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坐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说孟名为隐士,其实想走终南捷径。他这首诗的意图就是希望当朝丞相张九龄能在皇帝面前为他说话,好让他当官发财。当时我对他就更加鄙视了。堂堂男儿即便不思到前线杀敌立功,至少也应靠自己的实力参加考试,名正言顺地获取功名,竟然故作隐士,然后靠关系进入宫廷,真的有点无耻。

  就这样,我对孟夫子一直鄙弃着。直到今天,在我看完了《孟浩然新传》时,我才知道,我错了。

  孟浩然生前几乎与每任当朝丞相都交好。姚崇丞相欣赏他的才情,把他推荐给时为右羽林将军后为丞相的张说。时唐与突厥交恶,是他陪同张说来到突厥营中,说服对方与唐友善。当唐玄宗东巡遇难时,是他出手相救。可他不居功,不用这些做为进官的台阶。当张九龄从相位被贬时,别人都避之唯恐不及,是他前去问候慰藉。后来当张九龄欲为他求取功名时,他又离张九龄而去。

  他本淡泊名利,是身边好强的妻子迫他去进京赶考,求取功名。他来到京城,却不思备考,虽在贺知章为他专门举办的集贤殿大学士阁中,以“微去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而才压群芳,可最终他仍是在考试的当天罢考归家。开元二十三年时,玄宗下令各地官员举荐天下贤能良才。时襄州刺史朝朝宗大力推荐孟浩然,让他和自己一起坡赴京面见圣上,他没有同行。这一切都说明了什么呢?

  难怪心高气傲的王昌龄会视他为至交好友,难怪狂妄的李白也会做诗赞他:“吾爱孟夫子,风浪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胜,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徙此揖清芬”。难怪他死后,已为殿中侍御使的王维会伏在他的棺材上痛哭,挥泪写下《哭孟浩然》。难怪在他去世五十年之后,一个与他殊未谋面的大诗人专程到襄阳,瞻仰他的遗踪,用他的诗风写了一处怀他之诗,以表达后人对他的深情怀念,感叹他天才般清幽诗风无人能继。这就是白居易所写的: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南望鹿门山,蔼若有余芳。归隐不知处,云深树茫茫。”

  面对这一切,我知道,我错矣!对于他,我只有报愧。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发表人:心爱
发表人邮件:414033398@qq.com发表时间:2007-7-3 17:39:00
只有报愧在荷苑听雨的笔下,让人对看待事物会有新的感悟.欣赏你,希望你常来家园.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心缘之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人:“心缘之梦”微信群yueyuanzhongqiu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