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杂谈妙笔 >> 走走评评 >> 故事与标点(吴忧)
    
  双击自动滚屏  
故事与标点(吴忧)

发表日期:2008年1月28日  出处:原创  作者:吴忧  本页面已被访问 3801 次



 

  故事与标点

       辑/编:吴忧

    边框/表格:竹林漫步

 

 

传说从前有一个财主叫王不出,为人吝啬。有一天,他家从远方来了一位朋友,名叫徐文长。因为正是黄梅季节,淫雨连绵,数日不晴,徐文长没法子,只好在他家一连住了好几天。王不出对这笔招待费有些心疼。可是雨仍下个不停,徐文长还没有回家的意思,他想下逐客令,还觉得难于启齿,于是乘徐文长外出之机,写了一张纸条贴在客厅醒目的地方,上面写道“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意思是让徐文长快走。

 

 

 

不一会儿徐文长回来了,见客厅里贴着一张纸条,他默默地念道:“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徐文长不禁恼怒起来,心想:“哼,这个吝啬鬼,我在他家多住几天,他竟想出这个办法来撵我,叫我难堪。我也得设法对付他!”徐文长边看边想,见那十个字是连着写的,并未断句。于是他计上心来,高声朗诵道:“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徐文长笑着对王不出说:“你看,我今天本想冒雨回家,但你仍盛情挽留,我只好不走了。”王不出听了,真如哑叭吃黄连,苦在心里,只好把徐文长留下。

 

这是个大家都熟知的故事,他表明了标点的重要。下面我们再看几个小故事:

 

 

 

 

 

1“父在母先亡”

 

 

“父在母先亡”说的是一位父母不全的人,考察算卦先生的卜术精不精,他问算卦先生:

 

“我的父母哪位先去世了?”

 

先生顺口就说出了:

 

“父在母先亡”。

 

问卜者说:

 

“‘父在,母先亡。’你算错了,是我的母亲还健在。”

 

先生说:

 

“我说的不错,‘父,在母先亡’,说的就是父亲在你的母亲之前去世的。”

 

 

显然,这是一个算卦的的诡辩语。

 

2“做酒缸缸酸”

 

从前有个老翁,专以酿酒和做醋为生,为了配套,还养些猪。过年了,他请一个秀才写了一幅春联:

 

上联:做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

 

下联:养猪只只大老鼠个个瘟

 

写完了让秀才读给他听,因为他不识字,更不懂什么标点符号了。秀才读完了,他很高兴,连忙把它贴了出来。很明显,秀才是把句子从中间断开来读的。

 

春联刚刚贴好,走过来一个行人,看了看春联,笑笑说:“这是个倒霉人家。”老翁听了很不满,和他计较,行人指着春联说:“你看,这春联不是写得很清楚嘛!”接着他把春联念了出来:

 

做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

养猪只只大老鼠,个个瘟

 

老翁无法责备他,因为他念得没有错误,于是生气地吩咐家人把对子取下来。行人建议他说:“不用取下来,你只要在每联的第五个字的下面,点上个‘逗号’就行了。”老人很满意,向他道了谢。

 

这两例说明,同样的内容,标点点在不同的位置,哪怕是一个字都不改变,也会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3“卫生捐”

 

《龙须沟》中的几句对话:

 

赵老:什么捐?

巡长:卫生捐。

赵老:(狂笑)卫生捐?卫生——捐!

 

对话中三次写到同一个“卫生捐”,第一个,用句号,是巡长回答老赵的问题,表示陈述语气;第二个,用问号,是老赵的回问,意思是龙须沟都脏成这个样子了,怎么还要交卫生捐,用问号,表示疑问语气;第三个,用感叹号,表示老赵的无限愤慨,是感叹语气。

 

这表明标点不同,表示的语气也不同。

 

 

4“清明时节雨纷纷”

 

唐杜牧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人将标点改动了一下,竟编成了一个小剧本。请看: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多么美妙呀!剧本虽小,可时间、场景、地点、人物、动作和台词等,一应俱全。一首七绝,变成了剧本,而字数无一增减,这全是标点神奇的作用。因为用了不同的标点,连文章的体裁都可以改变。

 

5“遇安禅师开悟了”

 

《楞严经》上有几句很重要的话:“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

 

“知”、“见”、“无明”和“涅盘”等,都是佛学的用语。

 

“知”,就是知道,把佛经道理都懂了的这个“知”;

 

“见”,是也见到了这个现象、境界;

 

“无明”,这里是指烦恼;

 

“涅盘”,梵语的音译。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灭生死轮回后的境界。佛教认为,众生既受烦恼、欲望等诸苦的折磨,也受生死业力的束缚,涅盘就是对烦恼、欲望、生死诸苦的最后的断灭。众生通过宗教修行实践,可以获得涅盘的境界。

 

知道了和见到了,就是“知见”。道理懂了,你去修行打坐,坐起来一切皆空,也知道自己坐在那里很清净。但是还有一个“清净”在,这就不对了,“知道清净”,这就是产生烦恼的“本”(本,根源,就是原因),就是有“无明”的原因。——这就是“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的意思。

 

后两句“知见无见,斯即涅盘。”说的是:要“知见无见”,最后见到的是空,甚至连“空”也空了,这时就是到了涅盘的境界了。

 

全四句可理解为:知见都知道,就是产生无明的原因,知见得到的是“空”,才能得到涅盘。

 

宋朝温州瑞鹿寺,有一位遇安禅师,天天看佛经、念佛。他看到前面这四句话,忽然心血来潮,把原来的句子“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改了标点的位置,变成了: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

 

自己因而大彻大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有知有见,有个清净、有个觉性,这一知,本身就是无明本,还有产生烦恼的原因,也就是还有烦恼。

 

“知见无,见斯即涅盘。”没有知见,一切皆空,理也空,念也空,空也空。见到这个一切皆空,就是进入了涅盘的境界。

 

他自己破《楞严》句,让这四句经文的意义变得十分明显,他立刻就懂得了这四句经的真谛,于是就“开悟”了,成为了一位得道高人。

 

 

这是一个特别偶然、带有明显巧合性质的例子,因为移动了标点的位置,而改变了句子的形式,使它的表现力得到了提高。虽然极为特殊,没有任何普遍性,但也能给我们一定的启示,就是如果在用标点上作认真的推敲,那用得恰当的时候,会把原来比较艰深晦涩的东西,变得通俗易懂,从而更容易被读者理解。

 

故事中的遇安禅师就是因为他的“心血来潮”改动了标点,而豁然领悟了经文的内涵,就开了悟。——“开悟了”对于修行中的人,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因为这就是“明心见性”了,它几乎是一个修行的人毕生的追求哦!

 

通过上面几则并不全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标点的作用有三,即表示停顿、表示语气和标明具有特殊性质的语句。它能帮助作者更为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防止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产生歧义或误解。

 

所以正确使用标点,不是可有可无的“软”内容,而是行文必不可少的、和字词句有同等意义的“硬”内容,它也是做文章时必须掌握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功。这郭沫若先生早在1934年就强调过:“标点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

相反,如果连标点都不会用,那又怎能写出高水平的文章?要知道,我们是不可能复古的,那种不用标点,或一句号、一隔点到底的文章形式,将永远一去不返了,因为它给我们制造的除了是麻烦之外,再无一利(语文教学中,把“古文断句、添加标点”作为古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就很能说明问题的)。同样的,如果我们虽然用了标点,但是乱用一气,至少是用得不够准确,那就是制造了混乱,不仅增加了读者阅读的困难,也损害了文章的表现力和作者的形象。

其实正确使用标点并不难,只要把每个符号的‘使用规则’弄明白,在写文章的时候根据自己的思路,边写、边点,写完后从头到尾再检查、修改一下,——如果觉得自己的意思能够得到准确的表达了,就可以了。不要因为图方便而随便乱用,有的时候个别的标点的点法,实在拿不准,就看看别人的著作中和这相类似的情况下,是怎么用的,——读作品应该不仅是读内容,也要读标点,体会人家是怎样用标点的,想想他为什么要这样用?……久而久之,自己也就会用了,并能形成一个重视正确使用标点的好习惯。

 

那就让我们为正确使用标点而努力吧。

 

 

 

 

 

 


 

欢迎浏览《辞行记》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心缘之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人:“心缘之梦”微信群yueyuanzhongqiu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