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雅韵 >> 谈诗论道 >> 从几首走进生活的小诗说起(文采丰韵转发)
    
  双击自动滚屏  
从几首走进生活的小诗说起(文采丰韵转发)

发表日期:2008年3月6日  出处:《雅韵诗刊》  本页面已被访问 3883 次

 

 

从几首走进生活的小诗说起

(文采丰韵转发)

    诗歌一旦走进生活,生活就能散发出诗的雅香。生活的一些矛盾,有时也居然迎诗而解。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很多:
以诗免遭杀身之祸,当数曹植的《七步诗》最为典型。因是家喻户晓,就不细述了。且说以诗救太子的事:明成祖曾经打算废掉太子朱高炽,正在举棋不定之际解缙应诏为《虎顾众彪图》题诗。解缙一看画,就想到太子的事,立刻灵机一动,写道: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文皇看了诗,深有感触,就派人到南京把太子接了回来。几句小诗,却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如果曹植和解缙直接给皇帝上政治课,大道理,那简直就是活得不耐烦了——找死!
    再举个以诗平息邻里纠纷的事:有两邻居为立墙发生争执,互不相让。其中张家的老爷是当朝的宰相,相当于今天温总理的职位。家人便修书一封,求老爷出面压对方让步,宰相张瑛却回了下面四句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尚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读了诗,立刻心平气和,痛快照办,主动让出三尺。邻居得知后也后退三尺,两家便有了一条六尺宽的巷子作为通道,六尺巷由此得名,名扬天下。
    最后说个以诗化解兄弟纷争的事。据雅安县志载:清同治年间,湖北进士黄云鹄出任雅州知府,有兄弟俩为争一口锅,闹到县衙,黄知府问明情况后。长叹一声;当即写下一首顺口溜:一铁锅,值几多?弟弟不肯让哥哥。哥哥提锅前面走,弟弟后面使劲拖。噫吁兮,兄弟不和奈尔何?噫吁兮,弟兄不和奈尔何?知府呤罢,顿时引起满堂笑声和掌声,兄弟俩也立刻由争执变为互相谦让,最后携手而去。以上例子,充分说明诗的作用不可低估。但更值的探讨的是,这些诗何以能产生如此大的作用。窃以为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
    首先,诗是一种高雅的标志,是语言艺术皇冠上的宝石。它最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注意和阅读兴趣。这是因为诗与美是难舍难分的永恒恋人。诗因其美而可观,因其善而可群。无美无善,断不能称作诗,绝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更别奢望会有作用。这就提示我们写诗的人千万不可粗制滥造,以免辱没了诗的身份,败坏了诗的声誉,倒了读诗的胃口。其次,诗必须与标语口号、理论说教等方式绝缘,因为这些方式是用抽象的概念和逻辑的推理,去启迪人的理智。而诗歌是用真与善的原料,烹调成色香意味形俱美的情感,来打动人的心灵。因此,如果没有真情实感,应先休息酝酿,不谊仓促动笔。无诗可写而硬写、写的再多,也是不会产生作用的。第三,诗是从生活土壤中长出并绽放的鲜花,它不做作,模仿,更无炫耀和卖弄,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和芳馨。冰冷僵硬的钢铁压制出来的千枝一面的塑料花,虽然涂上红桃的色彩,洒上白李的香气,却永远结不出甜美的果实来。真诚和质朴是艺术的生命,诗人哲学家周国平先生说:“只有质朴的东西才能真正打动心灵。”也许就是前面几首小诗能产生大作用的原因吧。
    一向以诗国著称,以诗教闻名的中国,据说现在诗社多达数千,写诗的人多至近百万。如果有更多的人能够注意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写出更多真诚质朴,以情动人的好诗来,那对建设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定能产生可观的作用。

传统诗词与新诗

 

从几首走进生活的小诗说起

 

 新诗也要押韵才好

 

 谈谈旧体诗歌的几中形式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发表人:文采丰韵
发表人邮件:337872952@QQ.COM发表时间:2008-3-6 17:20:00
我知道心缘诗文版块需要这方面的文章时,已经好久了,也有人给我说能不能写点关于怎样写诗的常识,但我实在一直忙不过来,知道今天才忙中抽闲,发了几篇,因为我就是雅韵诗社会员,在雅韵诗刊上发自己的作品。了解一点写诗的要求,希望朋友们喜欢!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心缘之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人:“心缘之梦”微信群yueyuanzhongqiu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