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缘心曲 >> 流金岁月 >> 1992,我的庐山之行(冀中汉)
    
  双击自动滚屏  
1992,我的庐山之行(冀中汉)

发表日期:2008年10月8日  出处:原创  作者:冀中汉  本页面已被访问 3114 次

 

 1992,我的庐山之行
 
作者/冀中汉 
     编辑/梦静依依  


1992年暑假之前,校长傅永胜同志通知我,7月15日到庐山,参加由《班主任》杂志社和江西省教科所联合举办的“骨干班主任培训班”。

7月9日晚,我登上东去的特快列车。第二天上午,在北京转乘南下的特快列车,第三天下午到达武昌。到武昌下车后,自己找到江汉油田驻武汉办事处招待所,住了下来。

武汉不愧是名副其实的火炉城市。在招待所,空调坏了,电扇开到最大处,也不管用,害得我一夜无眠。12日早晨,本想马上离开武汉。可是转眼一想,第一次来到大武汉,怎么也得溜达溜达呀。

武汉的名胜,当推黄鹤楼啊。它不就坐落在长江大桥边上吗?游黄鹤楼,览长江大桥,一举两得。在招待所里问好车路,全然不顾旅途的疲劳,兴致勃勃地乘公交车前往黄鹤楼和长江大桥(当时的武汉长江大桥只有1957年建成的那一座)。

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上,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在众多的诗词歌赋中,首推唐代诗人崔颢的七律《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的千古绝唱,致使李白发出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

黄鹤楼建成后,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政当局察纳雅言,尊从民意,决定重修黄鹤楼。

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风光尽收眼底。

我在黄鹤楼上下,拍了几张照片,就离开了,信步走到长江大桥上。武汉长江大桥,1955年动工,1957年建成通车。它是中国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双层钢梁大桥。全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大桥两边分别建有八层楼高的桥头堡。大桥的主要设计者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把中国长江南北的铁路网直接连通一气。我站在大桥上,眺望着滚滚的长江,不禁想起了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毛泽东不愧是伟大的战略家和预言家,他在50年前的美好设想,早已成为现实。长江上已经修建了几十座雄伟瑰丽的大桥,三峡水利水利枢纽工程也已基本完成,防洪、发电、调控,各项功能正在发挥着巨大的效益。

在武汉,我还游览了开元寺(也许叫天元寺)。在寺院门口,一个相面的拦住我,非要给我相面。我说不相,他说免费,不要钱。我只好停下来,听他说道几句。相面师看了看我的手,问了我的生辰,端详着我的面容,让我抽了支竹签,对我说什么“天庭饱满------40岁后必将升官发财”云云。我笑了,说,我是无神论者,不相信。但对你的吉言,我奖励你五元人民币。16年过去了,我既没有升官,也没有发财。可见,相面完全是骗人的把戏。

傍晚,在汉口,买了船票,登上了开往九江的客轮,离开了大武汉。

13日早晨,洗漱后早餐,然后到甲板上欣赏长江的景色。江水滔滔,无边无际,极目远眺,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难以形容。

下午,客轮抵达九江码头。下了船,坐上开往庐山的中巴车,时间不长,就到了。我按照培训通知说明,找到了江西省粮食局庐山疗养院,在培训班报了到,安排了住宿。

庐山,对稍有文化的人来说,可以说一点都不陌生。只要上过小学,就都读过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因而也就知道了庐山这座历史文化名山。庐山,又名匡庐或匡山,山中群峰巍峨,林木葱茏,飞瀑流泉,云海弥漫,集雄奇秀丽于一山,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称。今天,我终于有机会来亲身游历她,实在是三生有幸。

14日,培训还没有正式开始,我们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班主任们或独自或成群去游览名胜。我和一个来自河北的张老师一起先到我们宾馆近旁的牯岭转悠。牯岭,是庐山的中心,三面环山,一面临谷,海拔1164米,方圆46.6公里,是一座桃源仙境般的山城。牯岭原名牯牛岭,因岭形如一头牯牛而得名。19世纪末,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入山,租用了牯牛岭的长冲,在这里兴建住宅别墅,逐步开发,并把牯牛岭简称为牯岭。这座钟灵毓秀的山城,以牯牛岭为界分为东西两谷,地势平坦,峰峦葱茏,溪流潺潺。青松、丹枫遮天蔽日。近千幢风格各异的各国别墅依山就势而筑,高低错落,潇洒雅致,点缀在万绿丛中,与周围 环境十分和谐,为国内少有的高山建筑景观。解放后,东西谷均辟为疗休养和旅游接待区。疗养院、休养所、宾馆、饭店星罗棋布,接待来山游客。山城最繁华的地方是牯岭街。这条自东向西略成弧形的半面街道,蜿蜒于牯牛岭西麓,依山而建。商店、旅社、餐厅、书店、酒楼、车站、咖啡厅、舞厅、商场等服务设施均掩映在绿荫丛中,形成天街云市般的山镇。这里不仅是庐山政治、经济、文化、旅游接待和疗、休养的服务中心,而且是通往各景区、景点的交通枢纽。快到中午了,我与张老师一起进了午餐,又去了锦绣谷。

锦绣谷,相传是晋代东方名僧慧远采撷花卉、草药的地方。这儿四时花开,犹如锦绣,故名。这是天桥连绵延至仙人洞的一段秀丽的山谷,石级傍着悬崖穿林,锦绣谷中石林挺秀,断崖天成,怪松奇树覆壁,到处可见泉洞缀岩,沿途景色酷似立体的山水画,庐山的险、秀在锦绣谷慢慢地展现其真正的面目,没有丝毫人工的雕琢,尽显其最自然、最真实的景色!云南石林,有其怪,桂林石林,有其秀,要说庐山石林,险、秀、怪兼而有之,谷中千岩竞秀,万壑回萦。峭壁峰壑如雄狮仰天长啸,如猛虎跃入山涧,又似捷猿攀树登壁,似仙翁盘坐于石,千种景致,万种事物,皆栩栩如生。贴着绝壁悬崖修筑的石级游览:头上,松树盘亘于头,穿云破雾出;身边,林风轻拂衣襟,缥缈一身轻;脚下,茫茫平原现,江河日渐出。一路景色如锦绣画卷,令人陶醉。难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诗云:“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

仙人洞位于锦绣谷的南端,也是庐山有名的景点。我们游览完锦绣谷,顺便就到了仙人洞。仙人洞原名“佛手岩”,洞高、深各约10米,幽深处有清泉下滴,称“一滴泉”。洞壁有“洞天玉液”等石刻题词。洞中央是“纯阳殿”,有吕洞宾的石像,传说八仙中的剑仙在此修道成仙。每当云雾缭绕之时,骤添几分仙气。到了清朝,佛手岩成道家的洞天福地,改称仙人洞。毛泽东的著名诗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使仙人洞景点名扬四海。是来庐山的客人必游并留影之处。我和张老师在这里拍了几张照片,就回宾馆休息了。

15日,班主任培训班开班了。讲课的老师都是全国有名的班主任,时间过去16年了,他们的名字都忘记了,只记得一个王宝祥先生,因为他是《班主任》杂志社主编,本次培训班的主要组织者。2005年,我在北京大学进修,再次见到王宝祥先生,聆听他的讲课。这是后话,暂且不表。培训时间七天,中间有两天让人们自由活动。在这两天和以后的时间里,我先后游览了美庐、花径、如琴湖、庐山会议旧址、三叠泉、五老峰、含鄱口等景点。

“美庐”,坐落在庐山牯岭东谷的长冲河畔,曾作为蒋介石的夏都官邸——“主席行辕”,还是当年“第一夫人”生活的“美的房子”。这座“美的房子”曾演化出的无数历史轨迹,与上世纪的风云紧密联系。而这些无数历史事件,无疑将这座小楼推上了显赫而又迷离的境界。无疑给人视觉上心理上一种潜在的诱惑,令人浮想翩跹。

绿荫笼罩下的“美庐”别墅,为石木结构,主楼为两层,附楼为一层,占地面积为45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996平方米。而整个“美庐”庭园占地面积为4928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仅占其中不足10%,因而显得庭园特别敞净,而建筑主体却又显得适宜,既不感到笨拙,又不感到纤弱,产生出一种和谐美。

我登上十字型长石阶,步入装饰典雅、中西合璧的会客厅。只见猫眼绿的地毯,墨绿的沙发,墙壁上挂着宋美龄不同时期的半身照片,以及蒋介石夫妇在“美庐”生活的部分照片。紧邻的是当年“第一夫人”的卧室,室内陈设基本保持原貌,居中有双人卧床,据说是用英国优质木料制作,床左侧放置一圆形雕花梳妆台,方柜上摆设着精致的象牙扇等物品。二楼,是蒋介石的办公室、会客厅、卧室,卧室的配置和宋美龄卧室相仿,却多了一张躺式沙发。办公室的斜对面,是侍从室第二处主任、有“文胆”之称的陈布雷办公室兼卧室。办公室的左边,分别建有凉台和阳台,均为石柱、石栏,宽阔安适。

与主楼相连的是附房,这是1934年冬,按照主人的意图所增建的,采用封闭式内廓联为一体。从外面看为一排玻璃窗,而内部布局一侧是通道,另一边是各自独立的各功能用房:餐厅、琴房、侍卫室等。而今,此处被辟为展览厅。——展览厅所展示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一为“美庐”留存物品;二是国民政府要员们在“夏都”政治活动的历史照片及历史物品;三是牯岭历史风貌及三十年代所拍摄的庐山名胜照片。

离美庐不远,就是有名的庐山会议旧址。旧址是庐山民国时期三大建筑之一,虽不很高大,却很有气势,肃穆庄严。三个拱形门洞,有点象古城门,庄重大气。到了二楼,就是当时的会场了,一下子,仿佛又回到那个熟悉的时代了。主席台上方自然是毛泽东的大幅半身照片,十面红旗整齐地排列在两边。主席台两侧,是永远镶嵌在70年代以前人们心里的两幅标语: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会场里整齐地排列着属于那个时代的桌椅,两边的墙上,也是属于那个时代的标语,人工用美术字书写。

1959年7月,历史上有名的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就是在这里召开的。这里也是彭大将军走背运之地,彭老总此后被罢官、赋闲。虽然文革前曾重出江湖,但很快就被更大的风暴所摧残。在这里我们观看了中央三次会议的实录,领略了领袖的风采和他们艰苦朴素的作风,很值得一看。值得一提的是会址前的那排松树的枝干都是朝着一个方向倾斜的,仿佛疾风吹过一般,似是有意无意地暗合了那段历史。

花径公园位于牯岭街西南2公里处的如琴湖畔。有公路抵达,沿大林路步行,顺路可见冰川遗迹──冰桌巨石,又叫飞来石。花径相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咏诗《大林寺桃花》的地方。白居易被贬任江洲(九江)司马时,于公元816年登庐山游览。时值暮春,山下桃花已落而此处桃花却盛开,白居易有感吟诗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故后人称此地为“白司马花径”,并建造了“景白亭”。1988年在园中建有“白居易草堂陈列室”,并有白居易的石像立于湖畔。花径亭中一横石上刻有“花径”二字,传说系白居易手书。如琴湖形如提琴,故名,有曲桥通往湖心岛。园中繁花似锦,亭台碑碣,曲径通幽,湖光山色,风景如画。

“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三叠泉,据说是南宋时期被樵夫发现的,所以,李白没有目睹过它的美景。三叠泉的水源出大月山,在五老峰的背面,从崖顶折成三叠飞泻而下。从三叠泉崖顶下到崖底观瀑亭,路既奇且险。我本不想下去,可是经不住同伴的劝说,终于走向谷底。

走了近二千级石阶,一次次上山,又一次次下山,所有的力气几乎都耗尽了,内心无数次后悔,直到后悔的气力也没有的时候,让人惊心动魄的景象和声响显露眼前。从高耸入云端的山顶上,一条巨大的银练奔涌而下,气势磅礴犹如银河倒挂。忽然,猛地与山崖一撞,似击碎了半山的岩石,声若霹雳,水似喷雪。水被激怒起来,伴着龙吟虎啸更加猛烈地向下狂奔。山崖不甘就此驯服,又一道石嶂拦住水流,刹时兵戈又一次相交,银光四射,水石咆哮!瀑布之水决意要和山崖分个高低,挟带着雷霆继续往下泄去------当时,我想,如果李白看见这样的瀑布,他还会把香炉峰的瀑布描写成银河落九天吗?

在回来的路上,我花了50元钱,坐了几里地的滑竿,享受了一次胡汉三的待遇。

含鄱口位于庐山东谷含鄱岭中央,海拔1211米,左为五老峰,右为太乙峰。山势高峻,怪石嶙峋,形凹如口,故名含鄱口。含鄱口中的含鄱岭是一座长达数公里的狭窄的岭脊,有如口中的舌头,前面有一牌坊,正中上方有“含鄱口”三个大字,左各刻“湖光”、“山色”二字。岭上中央为一座攒尘式双檐图亭叫含鄱亭,再后是一方形楼台。为望鄱亭。据说含鄱口是庐山观日出的最佳景点,可惜我们去的时候有雾,无缘见到朝阳喷薄而出,云蒸霞蔚的胜景。更为遗憾的是,茫茫无边的大雾把鄱阳湖也遮住了,本来还想一睹这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的浩瀚波光呢。走下含鄱口,在山路的左侧,有一块绿茵茵的草地,据说这块草坪是毛泽东最喜欢的休息散步的地方,现在已经被铁栏杆围住,因此我们只能隔栏观望了。

庐山有90多座山峰,其中五老峰以其嶙峋怪石和从山麓仰视像五个不同姿态的老人并坐而得名。五老峰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姿态各异,有的像诗人吟咏,有的像勇士高歌,有的像渔翁垂钓,有的像老僧盘坐。在阳光中,连绵起伏的五老峰似在朦胧欲睡,将它光秃秃的千沟万壑自由式体,舒展在天地间。峰与峰狭窄的峡谷中,隐藏着深蓝色的阴影,蓝烟青气荡漾,增加了几分神秘安祥的气氛。五老峰中四峰最高,三峰最险。一峰下怪石丛立,气象万千,怪石堆垒成一天然石桥,名“仙人桥”。每当云雾迷漫的时候,游人涉桥而过,飘然若仙。二峰上筑有“待晴亭”,寓待云散雾逝,雨过日出,一睹庐山真面目之意,亭下山谷中有一由岗峦风化而成的天然洞穴,人称“五老洞”,洞壁上镌有游客即兴之作,洞口处有一巨大的卧石,上镌“万古云霄”、“五老洞‘等。三峰削壁千丈,下临绝壑,深不见底,悬岩绝壁上有一棵刚劲虬雅的古松,名“五老松”,其根插石壁,枝指长空,如鹤舞蛇行,又似在一个苍老的头颅上插上了一棵吉祥草,分外醒目;峰顶有“日近云低”、“俯视大千”、“星聚层峦”、“去天心五”等题刻和一块英文石刻。四峰高度为五峰之首,登上此峰,纵目远眺,湖光烟水,微茫映带,市镇田畴,江河交错,尽收眼底。置身五峰上,依松举目睽探,前有层峦叠嶂,后有鹰旋深涧,旁有斧削悬崖,侧有峡谷悬流,真可谓是“云腾水飞山亦动,天上人间一望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的《题西林壁》诗,不仅是一首著名的风景题壁诗,更是一首含义深邃的哲理诗。在游览五老峰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东坡老先生的心境与哲思。

在庐山的最后一天,我来到牯岭的庐山影院,观看我曾看过的电影《庐山恋》。虽然这部电影发行十几年了,观众也大都观看过,但人们来到庐山,还是乐看不疲。我早就知道,这个影院永远只放映一部电影——《庐山恋》,并以时间最长,次数最多而创吉尼斯记录。据说已放坏了几百盒电影胶片。《庐山恋》的电影票上面的编号是一直累加的,你可以看到你是多少位在此看《庐山恋》的观众。我的电影票编号是一百二十多万。

在庐山的十多天,由于主要任务是培训学习,加上我急着到南京,所以,有好多地方没有去游览,例如白鹿书院、东林寺、石钟山,等等。给我的庐山之行留下了很大的遗憾,好在庐山距离南京不算远,我还有机会再上庐山。届时,与我心有同想的朋友一起去,岂不快哉!7月25日,我离开庐山,在九江乘上开往南京的客轮,开始了新的旅途。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发表人:珊瑚海
发表人邮件:shanhuhai@163.COM发表时间:2008-10-4 19:03:00
文美,画美,歌更美,佩服你的文笔和才华,希望再次看到你的作品,让我们大家来欣赏吧!问好朋友!
发表人:文采丰韵
发表人邮件:337872952@QQ.COM发表时间:2008-10-4 9:45:00
很好的一篇游记,喜欢你栩栩如生的描绘,佩服你挥洒自如的文笔,欣赏你才华横溢的功底,拜读了,问好同行朋友!
发表人:梦静依依
发表人邮件:317656814@qq.com发表时间:2008-10-3 13:28:00
江西是个好地方!愿你有机会游玩江西所有的山川江河,民居古堡。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心缘之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人:“心缘之梦”微信群yueyuanzhongqiu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