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杂谈妙笔 >> 世相杂谈 >> 翻开尘封的历史之一(冀中汉)
    
  双击自动滚屏  
翻开尘封的历史之一(冀中汉)

发表日期:2009年4月14日  出处:原创  作者:冀中汉  本页面已被访问 3730 次

翻开尘封的历史之一:

多种色彩的韩复榘

作者/冀中汉

最早知道韩复榘这个名字,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有一个经典相声段子,名叫《关公战秦琼》。内容说的是山东军阀韩复渠之父过生日,戏班在堂会上演出的是关公戏《千里走单骑》

韩氏父子一听,生气了,说:关公是山西地盘上的人是阎锡山的队伍;山东是俺们姓韩的天下,你山西的关公凭什么跑到我的山东来打闹啊?是不是欺负俺山东没人?山东不是有好汉秦琼吗?让秦琼跟关公去打,一定要把关公打败!可是关公是汉朝的人物,秦琼是唐朝的人物,两个历史人物活的时候隔着好几百年呢。唱戏的说演不了啊,韩氏父子说:如果不演,饿三天不给饭吃。没有办法,演员临时编词上场。秦琼唱:“我在唐朝你在汉,咱们打仗为哪般?”关公唱:“叫你打来你就打,你要不打他(指韩复渠)不管饭。”这段相声讽刺了韩复渠,意为他是个飞扬跋扈、不学无数的军阀

其实,讽刺韩复渠的相声还有刘宝瑞先生的单口相声,也是嘲笑韩复渠没有文化,愚昧无知。比如说什么“行人都靠右走,那左边留给谁?”、什么“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地盘上建一个大使馆”、还有什么“十几个人穿着裤衩抢一个球,有啥意思?”、什么“没来的请举手”、什么“连中国的英语都不懂”,等等。

刚听侯、刘两位先生相声的时候还很年少,阅历很浅,读书也不多。总认为旧时代的大军阀实在是愚蠢,就这种智商,还居然担任省政府主席呢。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的增多,思考的深入,感觉到一些历史人物被政治和艺术妖魔化了。韩复渠就是一个被妖魔化了的军阀。

说到韩复渠,我近些年读过不少叙写他的文章和书籍。我长期订购的《纵横》、《文史精华》等文史方面的杂志,曾刊登过不少有关韩复渠史迹的文章。读了这些文章,又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感觉韩复渠是一个个性鲜明、毁誉参半、多姿多彩、一言难尽的历史人物。

韩复榘,字向方,河北省霸县东台山村(今霸州市),1890年生于一个小康之家。幼时入私塾,后家道中落,被迫辍学。十四岁时,父母为其娶妻。成家后,韩复榘不务正业,嗜赌如命,常常使得债主临门。1909年他十九岁那年,为了躲债,出走东北,后投奔新民府入清军第二十镇第四十协第八十标第三营为兵。该营管带(营长)是冯玉祥,见韩复榘外表斯文,还能写得一手好字,颇为喜爱,就叫他当了司书生(文书)。从此,韩复榘在冯玉祥手下,逐级提升,与石友三、孙良诚、刘汝明、孙连仲等成为冯玉祥的得力战将,被称为"十三太保"

1930年中原大战时,韩复榘背叛冯玉祥,投靠蒋介石,被蒋任命为冀鲁豫剿匪总指挥,后来又任命他当了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主政山东后,很快改组了省政府,提出了“澄清吏治”、“肃本清乡”、“严禁毒品”、“普及教育”四项施政计划。张绍堂、李树春、何思源(爱国人士,曾任青岛、北平市的市长,为和平解放北京做出过贡献,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女士的父亲)等是他的主要幕僚。韩复榘治鲁七年,山东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对教育工作,韩总是放手让何思源(时任山东省教育厅长)去做,而且没有向教育界安排过一个私人,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1938年,韩复榘在开封被蒋介石诱捕后,蒋为搜罗韩的罪名,曾召见何思源,开口先问:“韩复榘欠你多少教育经费?”“韩复榘是怎样卖鸦片的?”何不肯落井下石,直言道:“韩复榘从未欠过教育经费,也并不出卖鸦片。”

韩复榘不仅非常关注和重视教育事业,曾出资赞助过许多学校,而且对有学问的先生也格外尊敬。

梁漱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儒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中国乡村建设派”的创始人。上世纪三十年代,鼓吹乡村改革和建设,被韩复榘邀请到山东省。起初,韩复榘划邹平、菏泽、济宁三个县为乡村建设实验区供梁进行社会改革实践,以后扩展到2个专区(菏泽、济宁)共19个县,所有专员、县长和保安司令都由乡建派人士担任。仅菏泽几个县就前后训练约5万人的地方自卫武装。抗战爆发后,韩将菏泽一带的自卫武装编成一个4000人的补充旅。以后这个旅又被何应钦补充到中央军,编入炮兵。何高兴地说:“山东人身高体壮,可以当最好的炮兵。”

于梁漱溟先生主持的“乡村建设研究院”掌握了地方军政大权,当时人们称其为“第二省政府”。

梁漱溟出于一个学者的理想主义,提倡乡村建设,韩复榘不但充分理解,而且划出19个县供其进行社会改革实践,并将地方军政大权一并交他作主,在那个时代,一个职业军人能有此胸襟和雅量,实在是难得。

梁漱溟对韩复榘的评价是:“韩复榘作战英勇,又比较有文化,方深得冯玉祥的重用和信任,一步步提拔,而成为冯手下的一员大将。后来他离冯投蒋,去山东主政八年,曾试图做出一些政绩,直到抗战爆发,被蒋介石杀头。”“他对儒家哲学极为赞赏,且读过一些孔孟理学之作,并非完全一介武夫。”

韩复榘对戏剧事业也十分热衷和支持。

赵太侔是一位戏剧家,由他创办的“山东省实验剧院”(江青曾是这所剧院的学员),在韩复榘主鲁前已解散,原教务长王泊生与部分学员返回北平、组织剧团,时值“九一八”事变,赵为该剧团取名“晦鸣社”,取《诗经》之“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意,勉励剧团在国难当头之际,唤起民众抗敌救国。王泊生以爱国历史人物为主角、改编京剧新本,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当“晦鸣社”又回到济南演出时,其推出的爱国新剧受到韩复榘的关注。在一次剧团上演《文天祥》时,韩突然上台发表即兴演讲。他说:“先生编的戏很不一般,兄弟认为大有深意,列位要好生想想,这才叫移风移俗哩!”“晦鸣社”因此而声名大噪。

提起赵太侔,还有个人也值得一说,那就是著名的戏曲理论家齐如山。齐是河北省高阳县人,是我的乡亲,出身书香世家,自幼熟读经书,19岁就读于“北京同文馆”,学习德文和法文,毕业后游学西欧各国,考察戏剧、学贯中西。齐毕生致力于戏剧改革和京剧创作,曾为梅兰芳编剧,帮助他创立“梅派”,并把中国的京剧艺术推介到欧美各国。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梅兰芳》,把齐如山先生丑化为出卖灵魂的势利之人,完全是对梅兰芳的恩人齐如山先生的侮辱和妖化。

1931年,齐如山与梅兰芳、余叔岩、张伯驹、陈半丁等在北平创立“北平国剧学会”,后因经费问题而一度停办。韩复榘在济南闻讯后,鼓励齐“务必把‘国剧学会’再恢复起来”,并赞助他四千元的开办费及每月四百元的经常费。“北平国剧学会”很快又重新开展工作,直到抗战爆发。

韩复榘主政山东时曾对土匪进行过大规模的进剿,也镇压和屠杀过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1932年,华北悍匪刘桂棠(刘黑七)率匪众两万人进入山东,攻城掠地,韩复榘出动大部队进剿,将刘匪赶出山东。在剿匪的同时,韩复榘也残酷镇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枪杀了邓恩铭、刘谦初(毛泽东儿媳刘松林之父)、郭隆真等著名的共产党人,犯下了难以饶恕的罪行。他也曾进行过禁毒工作,虽然不彻底,但在当时毒品泛滥的山东也算是做了一点好事。

他还救济过灾民。谨举一例:有一年黄河发大水,许多山东地方受灾,不少难民逃荒。韩复榘把许多难民招徕,把他们分成好多组。由他亲自指派,分别到没有受灾的地方。每到一个地方,他就把地方的最高长官叫来,把难民的人数分别告诉他们,并警告说——明年开春的时候他来接这些难民,如果少一个就枪毙这个长官家的一个亲属。结果,在那一年山东几乎没有因水灾死人。

韩复榘对老婆也要求比较严。有一次他的老婆背着他买了一件裘皮大衣,被他发现后,非常生气,叫来勤务兵把他老婆打了几鞭子。他怒斥道:“我的士兵都穿着单衣打仗,你倒会享受!”

抗战爆发后,韩复榘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负责指挥山东军事,承担黄河防务。韩在德州曾抵抗日本的进攻,1937年冬,日军进攻山东时,为了保存实力,不战而放弃济南。撤离前夕,下令焚毁省政府、进德会等,名曰“焦土抗战”。由于韩复榘对日军抵抗不力,十天之内,山东大半国土即沦入敌手。

介石得知山东省大部沦陷后,对韩复榘拥兵自保,不战而退非常愤怒。后来又听说韩曾与四川军阀刘湘等人密谋倒蒋,回想起19361212西安事变发生后,韩复榘曾致电张学良、杨虎城表示支持,蒋介石已然恨得咬牙切齿,决定除掉韩复榘。但韩手握重兵,不可强抓,只能智取。蒋介石与何应钦、白崇禧、陈诚等会商后,决定诱捕韩复榘。

1938111,蒋介石假借在开封召开军事会议,电召韩复榘和他的部将孙桐萱参加。韩复榘不知是计,欣然前往。在会议上,蒋介石怒斥韩复榘丢失山东,韩复榘不服而反驳,气氛紧张。这时,刘峙拉着韩复榘的手,假意劝他到会场外,上了汽车,两位宪兵用枪对着他,韩复榘方知上当。韩复榘被押往火车站,上了专列,由戴笠押送到武汉。119,国民政府组织高等军事法庭会审,何应钦为审判长,鹿钟麟、何成浚为审判官。122,审讯正式开始,简单审问即判处死刑。124晚,韩复榘在禁闭室被特务及宪兵枪杀,身中七弹,当场毙命,死时四十八岁。

韩复渠不抵抗也有他的原因,蒋介石借日本人之手消灭异己,大战来临之际拆他的台,调走他倚重的重炮部队,结果韩一使性子,便洞开山东大门让日寇长驱直入。当然这种逃跑将军是不可宽恕的,他的被杀也罪有应得。

毋庸讳言,韩复榘是民国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而有关他的种种荒诞不经的“戏说”已使人们很难看到其真实面目了。韩身为一名封建专制时代的封疆大吏,确有其刚愎自用、独断专行、滥杀无辜、拥兵自保、丧失国土的罪恶一面,但他尊重知识,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分子,剿匪禁毒,赈济灾民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在倡导实事求是的今天,我们决不能不顾史实,而对色彩多重的历史人物妄加断定。

 

编辑/月圆中秋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发表人:水中梦荷
发表人邮件:471121857@QQ.com发表时间:2009-4-18 23:27:00
非常感谢作者,我只是一个读者,上网看有些帖子后常会有浪费了自己时间的感觉,然而看你这样的文章不会觉得浪费了时间,因为是你花了大量的时间研读了史料作出的总结才会让我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对韩复渠服个大概的了解。谢谢。
发表人:逆风之雀
发表人邮件:XJ81527896@163.com发表时间:2009-4-15 16:55:00
刚刚看完牛兄和在此等候对在下的文章《俗语“一个巴掌拍不响”提法太武断》的评论,在下对牛兄的“杂文辩一辩才有意思”的提法很是赞同。哈哈!看起来我们几个要在本栏目开此先河了。 冀兄: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也是在下始终不渝的观点。在下在上一个评论中,也表达了这层意思。冀兄在文章中所阐述史实,在下以前也是看过一些。在下认为,目前,史学界对韩复榘的评论还算客观。要不然我们这些普通读者是很难看到这些史料的。从这个角度上说,韩复榘身上的历史尘埃已经被基本弹去。至于“戏说”,在下现在觉得就不要去计较了,就象牛兄和在此等候不让我与俗语计较一样。 这种气氛我非常喜欢,谢谢冀兄,谢谢牛兄,谢谢在此等候。希望这种气氛保持下去并发扬光大。
发表人:在此等候
发表人邮件:363033772@qq.com发表时间:2009-4-15 15:14:00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当然也应该是全方位,多视角的.但从某有一方面来看,可能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坏人",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又不觉得怎么坏.历史教科书往往是站在政治的角度看问题,通常是片面的.
发表人:月圆中秋
发表人邮件:470011648@qq.com发表时间:2009-4-14 19:27:00
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往往只能听凭后人来评说,但是事实到底如何,往往都是一知半解,道听途说。很佩服冀中汉老师认真做学问的精神,写过很多类似的关于历史人物和文化人物的文章,给后人提供了详尽的知识。以我个人的看法,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每个人都是鲜活生动的。
发表人:逆风之雀
发表人邮件:XJ81527896@163.com发表时间:2009-4-14 12:37:00
据在下所见所闻,后人在批判(不包括戏说)韩复榘时,矛头所指的基本上都是“不战而退,使大半个山东沦入敌手”,并没人提及这位封疆大吏的工作业绩。即没提起,自然就谈不上否定。韩复榘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现代史上如此著名一位历史人物,其主要原因就是“不战而退,使大半个山东沦入敌手”这件史实。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只有在谈及那段历史时才会提到这位“韩主席”。既然是谈那段历史,也就没有必要再去些别的。如果要是讨论民国时期山东省的文化教育时,有人若是来否定“韩主席”,别说冀兄生气,就是在下也要与他们理论理论。当然,侯宝林先生的确把韩复榘糟蹋够呛。但戏说就是戏说,并不代表历史(当然,还是尊重历史为好),这一点,一般人都知道。问好。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心缘之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人:“心缘之梦”微信群yueyuanzhongqiu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