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杂谈妙笔 >> 世相杂谈 >> 俗语“一个巴掌拍不响”提法太武断(逆风之雀)
    
  双击自动滚屏  
俗语“一个巴掌拍不响”提法太武断(逆风之雀)

发表日期:2009年4月14日  出处:原创  作者:逆风之雀  本页面已被访问 3933 次

俗语“一个巴掌拍不响”提法太武断

(逆风之雀)

 

“一个巴掌拍不响”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句俗语。它是在两个人或两方面发生矛盾、冲突时,人们在评判谁是谁非时使用的一句俗语。其意思与“事从两来,莫怪一方”有些接近。也就是说,事情发生在两方面,那么,两方面肯定都有责任。

这两句话的意思,咋听上去没什么区别。然而仔细的品一品,它们却有着不同的味道。“事从两来,莫怪一方”这句话的关键词是“从两来”。就是说这件事的起因来源于双方,所以才能“莫怪一方”。“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句俗语,想要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可这个俗语却存在着一个很大的欠妥之处。

“一个巴掌拍不响”的意思就是说“两个巴掌才拍响”。但当两个巴掌拍响时,每个巴掌的态势,俗语里并没有明确。

在下认为,促使“两个巴掌才拍响”的情况无非有两个;第一种情况是,两个巴掌都在向对方运动,不论是谁先动谁后动,还是同时动,最后拍到一起。第二种情况是,一个巴掌根本没有动,而另一个巴掌却在向对方运动,最后拍到对方。

话说到这,在下的所要表达的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了。也就是说当两个巴掌拍响时,不一定两个巴掌都有责任,有时,责任完全在其中的一只巴掌上,如果偏要给挨打的那只巴掌按上个“罪过”,那么,它的“罪过”只能是“它的存在”了。

193777前,蒋介石想方设法地躲着日本人拍过来的魔掌。然而,七躲八躲躲不过,这一巴掌终于狠狠地拍在了宛平城外的卢沟桥上。而且这一“响”就是八年!

抗日战争的两个“巴掌”是日本和中国,如果按照“一个巴掌拍不响”的原理来判别战争责任的话,那么,让人家打得七零八落中国也难逃其咎。所以在下可以十分负责的做出结论; 俗语“一个巴掌拍不响”的提法太武断!

 

编辑/月圆中秋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发表人:水中梦荷
发表人邮件:471121857@QQ.com发表时间:2009-4-18 22:57:00
比较同意才能牛的观点。我们中国文化就是博大精深,有时候工句话就是用在特定场合的,然而被一些诡辩家挪作它用就是别有用心了。
发表人:冀中汉
发表人邮件:jizhonghan@163.com发表时间:2009-4-15 18:42:00
呵呵,高人啊,一句经常说的俗语被你一分析,还真的有问题哩。“一个巴掌拍不响”,在正常的情况下是对的,而在非常情况下,确实是错误的。你所举的例子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欣赏并问好!
发表人:在此等候
发表人邮件:363033772@qq.com发表时间:2009-4-15 15:11:00
一个巴掌拍不响”既然是俗语,那就因该是得到广大老百姓的认可吧.从民众朴素的情感上来看,因该是不存在武断的问题.一些民间的纠纷,往往都是当事双方都多多少少有一些责任的吧.至于那些横行霸道,鱼肉乡里的恶霸,这句俗语当然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发表人:老牛
发表人邮件:111@111.com发表时间:2009-4-15 13:37:00
据老牛的理解,“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句俗语,通常用在劝架时,或是对争执争端的一种非正式非严格的评判,本身就带有和稀泥、非正式、不严格、口语化等性质,脱离了此种语况,比如说法官在判案时,是不可能使用此俗语的,除非法官是冀兄刚刚提到的被戏说的韩复榘(可不是真的啊),所以老牛以为“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句俗语,不存在“太武断”的问题。呵呵,老牛也觉得杂文辩一辩才有意思,老牛先来了一巴掌,一个巴掌可是拍不响啊!
发表人:月圆中秋
发表人邮件:470011648@qq.com发表时间:2009-4-14 19:31:00
看过一本期刊,名字叫《格言》,刊首都是颠覆人们熟知的格言,反其道而行之。逆风之雀老师的多篇文章都有这种味道,可以去那里发表一下。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心缘之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人:“心缘之梦”微信群yueyuanzhongqiu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