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回放 >> 人生的乐章( 报告文学 )(白丁)
    
  双击自动滚屏  
人生的乐章( 报告文学 )(白丁)

发表日期:2014年5月17日  出处:原创  作者:白丁  本页面已被访问 15554 次


 

人生的乐章

( 报告文学 )

作者:白丁

编辑:心缘之恋 

他,貌不惊人,面孔黝黑,身高一百六十五公分,按现代女郎的择偶标准,属于“二等残废”。但他那幽默的谈吐透着书生的文静,稳健的步伐却显出军人的刚毅。

他,一名电大的自学视听生,一位年轻的老教师,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用青春、热血和忠诚,谱写着以理想为主题,以奉献为基调,以追求为主旋律的人生交响曲。

他,就是赖嘉生。

第一乐章

园丁之歌

童年的赖嘉生,曾编织过一个又一个金色的梦。他曾想做一名“下笔如有神”的文豪,也想当一名“不叫胡马度阴山”的将军,就是没想当“桃李满天下”的教师。然而,“万事如意”毕竟只是一句祝福的吉言,生活中的事哪能尽随人意?一九七四年七月。赖嘉生毕业于赣南教育学校中文科,被分配到他的母校—S学校任教。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曾使他一度陷入苦恼,但他很快冷静下来。他感觉到了肩上担子的份量,走出了迷茫,把自己融进了事业中。他用爱去谱写他的园丁之歌。要则不干,干则干好,这就是赖嘉生的性格。

一九七四年九月,正是华夏的多事之秋,参加工作不到一个月的赖嘉生受任于动荡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继任了初一(3)班的班主任。这是一个怎样的班级?别的不说,只要听听该班学生的“雅号”就可略知一、二了。什么“南霸天”、“花狗子”、“老狐狸”、“孙猴子”,真像糖葫芦,一提一大串。怪不得前两任班主任会急流勇退了。但是,军队不可一日无帅。作为一个班级,岂可一日无“师”?领导于是把期待和信任的目光投向了其貌不扬的赖嘉生。身处那样的年代,面对那样的班级,赖嘉生没有退缩。他谢绝了好心人的劝告,二话不说就毅然上任了。

成功来自辛勤的砥砺,奇迹出现于人们的观望之中,赖嘉生没有辜负领导的重托。一个学期过去了,这个一度“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班级,终于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生机。那些“南霸天”们摘了帽,“恢复了名誉”。年终,先进班集体的奖状,端正地挂在教室正面的墙上,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鲜红的大字相映生辉。

赖嘉生有什么秘诀?如果有的话,那就是“爱++知识+以身作则”。

他热爱学生,但不溺爱学生;他严格要求学生,但绝不出格。看电影时,有的班级人声鼎沸,学生来往穿梭,尤其是影片结束时,更是蜂拥蚁集。赖嘉生和他的学生却岿然不动,没等到其他班级的学生走完,他的学生没有一个会起立。

书写潦草的学生,他不仅要他们重做作业,而且限定他们每天写一张小字,按时交给他检查。不管是节假日,还是作业繁多时,连一个字也不肯通融。

冬夏季节做课间操时,躲在树荫下或教室里甚至厕所中的学生,都被他赶到操场上,不做完广播操,决不准越雷池一步。

有一次,班上学生向他反映,有三个学生偷了商店的食品。三个学生中,有一个是赖嘉生同学的弟弟,还有一个是赖嘉生的亲外甥。他了解情况后,亲自带着三个学生去商店认错,并掏出钱粮赔偿商店的损失。事后,他把情况向学校和家长作了汇报。

是赖嘉生无情吗?是赖嘉生冷酷吗?

他任教的S学校,生活条件很差,师生的生活用水全面靠人力解决。数九寒天,赖嘉生带领学生来到河边。嘶吼的北风,裹着江面逼人的寒气,迎面扑来。河岸上那棵巨大的老榕树,瑟缩着,发出阵阵哀号。江面在苍白的阳光下,闪着冷光。赖嘉生毅然脱掉鞋袜,站在齐膝的冷水中,冷流顺着他的脚向全身扩散,似乎要把他骨子里的热气都挤出来。他全然不顾,给学生打起一担担水。遇到年小体弱的学生,他还得帮他们挑上数十级高的码头。麻木的双脚,踩在坚硬的石头上,他毫无知觉。此时无声胜有声,好些个学生争着要替换他,都被他婉言劝阻。班上那位“林妹妹”也感动得咬紧玉牙,挑起大半担水,风摆扬柳似的“舞蹈”着前进。

谁说赖嘉生无情?不,他柔情似水,情比贡江长,爱比贡江深。

七九年七月上旬的一天,太阳像多情的小伙子,过分地把热情献给大地,地上热得像着了火。拖拉机上,赖嘉生挥舞着铲子,死命地铲着烫脚的石灰。腾起的粉尘,直往口腔和鼻孔里钻,几乎令人窒息。校党支部书记被这景象震惊了,一寻找,才知班上的学生被赖嘉生“禁闭”在教室里。书记开了门,被“解放”的学生在书记的带领下一涌而上,把车上的“独裁者”“揪”了下来,关了“禁闭”。赖嘉生的眼睛湿润了。

谁说他冷酷?不!他热情如火,情比盛夏炽,爱胜骄阳烈。

在他的学生中,至今还有人提起赖老师罢“宴”的事。

S学校食堂烧的木屑,学校采用“大兵团作战”的方法,全校师生齐上阵,肩挑手提,从木材二厂运回。一次,校领导找了一位亲戚,用拖拉机免费为学校装运木屑。装车的重任落到了赖嘉生和他班仅有的17名男生肩上。天热,木屑房里像蒸笼,管道里喷出的锯未,飞舞着,粘在汗湿的身上,痒得令人难以忍受。可是,这十八条好汉硬是顶住了。中午吃饭时,为了招待司机,搞了满满一桌菜,还有几瓶啤酒,赖嘉生也被拉去作陪。而学生们只是四两饭,一菜一汤。三张桌子连在一起,那边是僧多粥少,这边是僧少粥多。赖嘉生看见学生们射来的羡慕的目光,心砰然而动。他请求总务老师适当给学生加饭加菜,可不管他怎么说,总务老师“立场坚定”,就是不肯“犯规”。赖嘉生愤然离席,找到木材二厂食堂管理员,掏出钱粮给学生加饭加菜。后来,总务老师还是奉“旨”给报了帐。

有人说赖嘉生好自我表现。其实,社会就是个大舞台,谁不在表现自己?只不过扮演的角色不同罢了。

以身作则,是赖嘉生成功秘诀的核心。      

一九八O年冬的一个下午,赖嘉生正在板书,一转身突然发觉原先秩序井然的课堂有一种不安在骚动。怎么回事?他用询问的目光注视着学生,坐在门口的学生举手站了起来,急促而不安地说:“老师,我无意向外一看,见不远处浓烟冲天,可能发生火灾了。”赖嘉生一看,可不是吗?浓黑的烟云翻卷着,火龙吐着血红的舌头,仿佛连天空也要舔上一口。几十双眼睛的焦点,注视着赖嘉生,像战士等待命令。赖嘉生把手一挥,说了声:“不怕死的跟我来!”,呼啦一声,几十条身影随着赖嘉生弹出了教室。

来到现场,赖嘉生把聚集在身边的学生做了分工:男生进屋抢救财产,女生在外守护。这时的赖嘉生,目光坚毅果敢,神色镇定自若,哪有半点书生模样?分明是位指挥若定的将军!楼下住户的财产抢出来了,一位姓伍的瘫痪的老人抬出来了。这时,火舌正疯狂地舔着屋粱,热浪灼人。突然,原住在楼上的市运输公司一位姓钟的干部失声惊叫,说他有个装钱和粮油等票证的木箱子还在房里。赖嘉生闻讯搬来木梯,冲了过去。在旁的群众和学生拉住他,不让他上。赖嘉生何尝不知道一旦燃烧的屋顶塌下来的后果?他的双亲年迈古稀,老父亲瘫痪在床,老母亲一到冬天便十指麻木,还有年仅三岁的爱子,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呀!但他挣脱拉他的手,毅然爬上去。小木梯太短,距窗口还差一米多,赖嘉生一个引体向上,纵身扑进了房间,可房里却不见小箱子的影子。一查问,才知已经拿下去了。赖嘉生躲闪着不时落下的带火星的碎木和烧红的瓦片,从窗口又扔下一些杂什物件,眼看快塌顶了,他才在人们的惊呼声中踹开篱笆墙,从二楼跳了下来。

 大火扑灭了,也许是受灾户惊魂未定,也许是校领导有难言之隐(因他们当时只是观众),赖嘉生没有得到一封感谢信,没有听到半句赞扬话。但他从学生的目光中感觉到了信任和崇敬。

赖嘉生是勤奋的。他担任班主任十一个年头,春夏秋冬,寒暑节假,他顶烈日、冒严寒、踏泥泞,足迹遍布每个学生的家。不管是繁华的大街,还是幽静的小巷,不管是机器轰鸣的工厂,还是五谷飘香的山村,哪里有他的学生,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赖嘉生是忠于职守的。为了四十五分钟的最佳效率,他潜入书海,不惜花费几倍于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备课。教案中,清楚地写着教学重点、难点、板书、提问,精心设计,一丝不苟。十几年来,本校的领导和同事,市检查组和教研室及兄弟学校的领导、老师,赣南师院中文系的教授和大学生,都曾听过他的课。有的是事先通知,有的是“突然袭击”。听课者赞许的目光,学生的信赖,是对他最好的褒奖。

赖嘉生是个“高级锻工”,他用心、用才智去锻造他的学生,他与他们谈理想、谈人生。古今中外,天南海北,侃侃而谈,丰富的学识使学生倾心折服。他教他们学跳舞,学游泳。多才多艺,像磁铁般吸引住学生。

在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的日子里,他两次率队横渡贡江,急流波峰中,他和他的学生矫若游龙。

他培养了S学校第一支篮球队。一个学期的刻苦训练,使这群原先抱球遍场跑的中学生,竟能跟教工队一决雌雄。

 他曾使挥拍叫战的赣县青年乒乓球联赛的冠军败北,从而吸引和培养了一批乒乓球爱好者。

他编导排练的歌舞《南泥湾》和《抬头望见北斗星》,使学校文宣队失色。

他辅导的学生在全市中学生演讲和征文比赛中脱颖而出,名列前茅。

十几年来,他所带的班级,被评为“校先进班“,市“文明班级”和“优秀中队”。他也被评为校、乡和市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

“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赖嘉生的园丁之歌啊!是开拓者之歌,是大爱之歌,每一个音符都渗透着他的心血,蕴含着他的激情。

第二乐章

大学生之歌

一九八五年九月,年过而立的赖嘉生加入了“五大生“的行列。大学生之歌,多少迷人的乐章!而赖嘉生的大学生之歌的序曲,却回荡着破灭的理想和理想的破灭的低沉压抑的旋律。

 少年时代,他就开始构思他的大学生之歌,天真纯朴,富有烂漫的情调,象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可是,那场翻腾四海、震荡五洲的风暴,无情地撕碎了他的乐章,使他的理想之舟墙倾楫摧,大学生之歌的序曲在痛苦的咏叹中休止。

柳暗花明的七十年代的第三个春天,和煦的春风,给他带来了理想复活的希望,应届高中毕业的赖嘉生,被选送到赣南教育学校中文科深造。校园里,“热烈欢迎赣南老苏区第一届工农兵大学生”的巨幅标语,使他热血沸腾,他立誓要用青春和热血去谱写他的壮丽乐章——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当人们用这字眼称呼他时,赖嘉生“初闻涕泪满衣衫”。然而不久他却陷入了迷茫。请不要怪我的主人公多愁善感,思想飘忽,现状确实令人沮丧。

在这些“工农兵大学生”中,有“读书破万卷”的“老三届”,而更多的是“老茧生”。与赖嘉生同寝室的一位兴国籍同学,小学还未毕业,写份家信和情书都得请人捉刀,一口纯正的兴国语,竟使堂堂中文科副教授为之皱眉,只好请“翻译”。

“为了不让一个阶级兄弟掉队”,学校用了整整一个学期,给大学生们补上初中、高中教材。高等学府中设置中学课程,在当时是怪事不怪。

虽说那时大地已微微暖气吹,但高空仍滚滚寒流急。作为“无产阶级阵地”之一的学校仍弥漫着大革文化命的硝烟。一切都得“以阶级斗争为纲”,教科书也必须打上无产阶级烙印,突出“两条路线”的斗争。“伟大旗手”发明的“三突出”理论,代表了文艺创作的最高准则,连《中共党史》也蒙上了面纱,令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即使这样,也好景不长。“批林批孔”和“反潮流”的浪潮,又把学生卷出了课堂。朗朗书声消失了,代之是震天的口号。罢课、上访成了时髦。

赖嘉生是船工的儿子,在漂泊中度过了金色的童年。但他在政治上没有随波逐流。教室封了,他进阅览室;阅览室关了,他躲在寝室里啃中外名著。后来,他索性携书“潜逃”,躲回市郊的家中。二年半后,由于种种原因,这批进校时的大学生,出校时却成了中专生,被削价处理了。赖嘉生的第二乐章又标上了休止符。但理想和日月共存,追求与生命同在。“肝心独不化,凝结变金铁”。史册翻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们的共和国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赖嘉生梦里萦怀的大学生之歌,终于奏出了欢快的旋律。他动情了,虽然他只是个自学视听生,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个电影院里补票的观众”。但他把整个身心融进了他的乐章。

人们都说电大易进难出,这话不无道理。作为学员,他学习是刻苦的,也是艰苦的。一付肩膀,三付重担:学习、工作、辅导孩子。

在学校,他是个忙人。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其中一个是实验班。除此以外,还担任了有责有劳但无利的年级组长,并分管学校的宣传报道工作。他没有抱怨,而是尽心尽责去做。自入学以来,除了考试,他没有向学校要半天假,哪怕是法定的考前复习也不例外。

白天,他在学校带着学生在题海文山中遨游登攀;夜晚,他在家里领着孩子在知识的田野里耕耘。夜深人静,当星星和月亮恹恹都欲睡时,方是他如金的光阴。他自己也说不清,究竟有多少次,以朗朗的书声应和悠扬的晨钟;究竟有多少回,让点点灯火辉映璀璨的星光。

一九八七年七月,是赖嘉生的非常时期。这一年二月,因主管部门兴建宿舍楼,赖嘉生的窝被拆了,他和妻子“侨居”在岳母家,而年近古稀的母亲被“单独隔离”了。一天,赖嘉生和妻儿回到母亲身边,见老人经疾病一昼夜的折磨,已经气息奄奄。作为人子,他心碎了,赶忙把母亲送进医院。上班、守护,使他与书本分了手。幸亏不久,放了暑假,老母亲也脱离了危险,但他仍陷于困境。白天,四个外甥和侄女疯天疯地,家无宁时,他只好坐在母亲病榻前闹中取静。夜晚,耳背的泰山大人把电视机的音量几乎开到了顶点。赖嘉生只有出走,端一张小竹椅,抓一把老蒲扇,就着东河大桥昏黄的路灯,潜心苦读。关,过了,而赖嘉生却“人比黄花瘦”。

我曾问过他读电大图的是什么。他毫不隐讳地告诉我,图的是文凭。人们常说知识分子说话爱转弯抹角,而赖嘉生是直率的。当然,也许他还没有获得大学文凭,还不能算是知识分子。不过说话转弯抹角不是虚伪,而是一种艺术,讲艺术和讲假话毕竟有本质的区别。我佩服他的坦诚。他不仅私下对我这样说,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庭广众之中他也这么说。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赣州地区电大分校举办了题为“电大与四化”的演讲比赛,赖嘉生参加了。他要借那一席之地倾吐自己的心声。真是无巧不成书,演讲中,几位选手抒发了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学习的豪情壮志,而视文凭如鸿毛。赖嘉生的演讲与其大相径庭。“我读电大图的就是文凭。因为这文凭是我拼搏进取的见证。这文凭还将证明:在电大这座特殊的工厂里,我不是次品,更不是废品,而是经过严格检验的合格产品。深刻的人生哲理,感人的肺腑之言,像清风,轻轻地拂动听众的心弦,激起了强烈的感情共鸣。掌声,像阵雨掠过礼堂。比赛结束,赖嘉生名列二等奖之首。

是啊,闪光的语言,确能给人增添光彩,但坦诚的心声,更使人看到言者“一片冰心在玉壶”。在我们的国度里,有些东西随着政治天平的倾斜,其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往往直起直落,文凭也不例外。十年动乱中,“知识越多越反动”,文凭成了“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标签。前些年,文凭又急速增值,成了提干、调资的金牌。甚至连分房、安排子女就业,你如果没有像样的文凭,也只能当“二梯队”。近些时间,讲究经济效益的观念,逐渐占据人们的头脑,文凭热降温了,因为它远不如一张个体营业执照来的实惠。然而,赖嘉生抱初衷而不改,执着地追求“合格证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几度播种、几度耕耘、几度丰收。赖嘉生连续两年被评为地区电大分校“三好学生”。我想:或许可以说他是“优质产品”吧!

赖嘉生的大学生之歌,是拼搏者之歌,是勤奋之歌,每一个音符都凝聚着他的理想和追求。

第三乐章

公民之歌

赖嘉生像一棵幼苗,深深地扎根在共和国的沃土里。党的培养教育,优良的民族传统和纯朴的家风,像雨露滋润他茁壮成长。如今,他的生命之树即将印上第三十五道年轮。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赖嘉生要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报效党,报效祖国和人民。他的公民之歌里,跳动着他炙热的赤子之心。

俗话说:水火无情。但水火无情人有情。一九六九年三月八日的夜晚,市蔬菜公司大公路车库失火,看完戏回家路过那里的赖嘉生投入了灭火大军。燃烧的汽油桶轰然爆炸,犹如蘑菇烟云,直冲霄汉。赖嘉生没有畏惧,他叮嘱同行的姐姐,要他告诉妈妈,如果他回不来了,叫妈妈别为他伤心。赖嘉生的公民之歌的前奏曲在烈火中诞生。以后的岁月,又为之增加了新的强音。

六九年冬,东河大桥东端桥下民房失火,灭火的队伍中有他;七0年,同是东河大桥东端桥下打铁厂失火,灭火的行列中也有他。

一九七五年初春,邻近赖嘉生家的水东综合厂竹麻车间,因为工人们烧火取暖引起冲天大火。因病卧床休息的赖嘉生,拖着乏力的身体,爬上与竹麻车间相邻的民房楼上,与人们一道去拆开火路。

国家有难,人民有灾,匹夫有责。一个赖嘉生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千千万万个赖嘉生就是一支伟大的力量。烈火烧毁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但烈火也铸就了祖国忠诚儿女金子般的心。

一九七三年仲夏的一个傍晚,夕阳的余辉洒在贡江之上。这边浮光跃金,那边碧波流翠。赖嘉生挑着水桶来到河边。他正欲欣赏这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贡江夕照,忽听晚风中传来小孩惊谎的叫声。赖嘉生一看,岸边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一边哭一边冲江里直唤哥哥。微波荡漾的江面上,一个人头忽沉忽浮。赖嘉生把水桶一甩,纵身跳下几米高的河岸,扑入江中,一个猛子扎入水里,把落水者托出了水面。几经折腾,小孩安然脱险。小孩扑闪着大眼,凝视着自己的救命恩人,仿佛要把他的模样永远摄入心底。小孩的父母赶来了,但赖嘉生已挑着“无底桶”悄然消失在如烟似雾的暮霭里。说来也巧,被救的小男孩后来成了赖嘉生的弟子。一天,他向赖嘉生说起此事,感激之情溢于 言表。赖嘉生微笑着说:“没必要提它了。我想,你今后遇到这种事也会这样做的。”

 赖嘉生对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一九八三年岁末,一场多年未见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二天。整个古城银装素裹,粉妆玉砌,分外妖娆。东河浮桥像一条玉龙,横卧在碧波之上,白雪绿水,令人望之而心旷神怡,行之则胆战心惊。稍不留神,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啊!赖嘉生踏着积雪护送妻子上班,返回的时候,见一位女青年推着自行车一步一滑地蠕动着。不知是害怕还是积雪的映照,只见姑娘的脸比雪还苍白。赖嘉生犹豫了一瞬间,便泰然自若地走过去,帮姑娘扶着自行车,把她送过了浮桥。上了桥,姑娘诚恳地道过谢走了。赖嘉生没有走,他返身走下码头,与地区公安处退休职工刘水林老人一道,铲去码头上的积雪,又从沙滩上提来一担担沙,在结冰的浮桥跳板上铺了厚厚一层。当逐渐增多的行人赞声载道时,沙滩上只留下两行清晰地脚印。这脚印也深深地印在人们心中。

赖嘉生把自己当做人民的公仆,不为名,不为利。默默地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S学校住着一对姓王的老夫妇。老人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养女在S学校幼儿班任教。一天傍晚,老大娘去商店买东西,被校门上的长螺丝剐伤了脚背。赖嘉生的母亲和妻子把老人送回房中,又把赖嘉生从邻居家找回。他见老人脸色腊黄,豆大的汗珠成串往下滚。一查看老人的伤口,创面很大,殷红的鲜血直往外冒,皮肉绽开处,瘆人的白骨隐约可见。伤口没有包扎,只撒了一撮门旮旯里的灰尘(老辈人说这能止血)。王大娘的养女去男友家未归,家里只有腿脚不灵的王大爷。见此情景,赖嘉生当机立断,一边给王大娘做了简单的包扎,一边叫妻子去准备自行车。也不知哪来的力气,个头不高的赖嘉生,抱起身宽体胖的王大娘,在黑灯瞎火中穿庭过院,一口气急走了几十米,送到了校门口的自行车上。

来到三六二医院,他坐在手术台前,一边安慰老人,一边不时地给大娘擦去额头上的汗珠,自己汗流如注,却顾不得擦一下。瞧他那关切的样子,不知情的人,谁不以为他们是母子或祖孙?

王大娘住院了。赖嘉生安顿好大娘已是半夜了。月亮撩开面纱,慷慨地把柔和的银光洒向地面。星星也被这人间的温情所感动,从云层中走出来,把眼睁得大大的。赖嘉生回到家中,身上的衣服拧得出汗水,他没顾得换,赶忙去告慰王大爷。王大爷,这位年逾古稀、饱经旧社会风霜和世态炎凉的老人,今天的一切,怎不叫他百感交集?他用干枯的手拉着赖嘉生,布满皱纹的脸上,老泪纵横。他唏嘘地说:“赖老师,你是个好人,是个好人啊!叫我怎么感谢你啊!”赖嘉生深情地说:“大伯,你就当我是您的儿子吧!”

人民多么需要千千万万个赖嘉生这样的儿子啊!

知恩图报,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第二天,王大爷拿了几个鸡蛋,硬塞给赖嘉生的母亲,说要是不收,他可就要跪下了。赖母只好收下,但煮好后却又送到王大娘的床前。赖嘉生下班回家听了母亲的诉说,用敬佩的目光凝视着两鬓染霜的妈妈。

赖嘉生对人民一往情深,对邪恶却横眉冷对,嫉恶如仇。在他的心里恨和爱一样的鲜明、一样的强烈。

一九七八年的一个夏夜,三六二医院一位福建籍战士,被驻地一伙人围着殴打,事情正好发生在S学校门口。正在院子里乘凉的赖嘉生闻讯赶到现场,他被目睹的情景激怒了:解放军战士衬衫被撕破了,手捂胸口靠在墙上,一边躲闪着飞来的拳脚石块,一边嘶哑着分辩。可是无济于事,回答他的是更加凶狠的拳脚和谩骂。赖嘉生冲上去,推开围殴的人群,用自己的身体挡住那位战士。有个家伙抓起一块鹅卵石向战士砸来,赖嘉生眼疾手快,一伸手拧住那家伙的胳膊,夺下石块。陆续赶来的群众都勇敢地指责那伙人的野蛮行径。正义战胜了邪恶,暴行被制止了。赖嘉生和其他几位群众,把战士护送回了医院。施暴者受到了公安机关的严肃处理,于是,他们迁怒于赖嘉生,扬言要揭他家的瓦,砸他家的锅。赖嘉生置之度外,连眉也没皱一下。

他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赖嘉生的公民之歌啊,是无畏者之歌,是奉献之歌,每一个音符都凝聚着他的忠诚和爱憎。

赖嘉生即将度过三十五个春秋。如果把人生比着一条河,那么,赖嘉生的生命之河在三十五年的流淌中波澜不惊,既没有一泻千里的气势,也没有卷起千堆雪的壮景。他不是英雄,也不是模范,甚至还不是共产党员。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人。普通得好像大海里的一朵浪花,平常得如同大地上的一棵小草。然而,没有这朵朵浪花,大海便失去了生命的力量;没有这棵棵小草,大地就失去了春天的色彩。他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是“无愧”两个字。

 三十五个春秋,弹指一挥间。过去的已成为历史,今后的路还长,怎么走?赖嘉生说:“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一个矮小的人,迈着坚定的步伐,在宽阔的大道上,迎着太阳走去,身后留下的足迹是那样的清晰,没有徘徊,更没有退缩。

在前进中求索,在求索中前进。我衷心地祝愿赖嘉生的人生乐章,谱写得更加完美、更加激昂。

(此文写作于1988年1月26日,系笔者的毕业论文,承蒙老师的抬爱,被评为优秀论文。本次发表,除个别错字和标点外,保留了原作风貌。)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发表人:白丁
发表人邮件:1208082792@qq.com发表时间:2014-8-1 9:21:00
自传体报告文学。
发表人:月圆中秋
发表人邮件:470011648@qq.com发表时间:2014-7-27 11:30:00
第一次读到这篇报告文学,深深被主人公的人品所吸引和感动,这是白丁老师的毕业论文 ,不知道主人公和白丁老师什么关系,在我印象中,白丁老师本人就是这样的。
发表人:NANCY
发表人邮件:1208082792@qq.con发表时间:2014-5-17 8:24:00
白丁老师从教几十年来,对待学生真可谓是爱生如子、精心因材施教。学生不但怕他,而且敬他、爱他。每当教师节或他的生日的时候,学校值班室总能收到一些往届学生送给他的贺卡、鲜花以及对他的深深祝福。他不但是人梯的典范,更是老师们眼中的好领导,因为他从不摆架子、不打官腔,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关注退休教职工的生活、体恤有困难的老师。他足智多谋、善于启用新人。危险、困难总是走在前面。
发表人:小肖2008
发表人邮件:www.huisawoxin@163.com发表时间:2013-1-6 20:28:00
过奖,我做得很不够,惭愧!
发表人:Nancy
发表人邮件:1208082792@qq.com发表时间:2013-1-6 12:10:00
人梯的典范。假如个个似你这般,教育岂不大望!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心缘之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人:“心缘之梦”微信群yueyuanzhongqiu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