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杂谈妙笔 >> 闲议网事 >> 对网络低俗语言要远离、抵制和不使用
    
  双击自动滚屏  
对网络低俗语言要远离、抵制和不使用

发表日期:2015年6月13日  出处:原创  作者:刘选启  本页面已被访问 2780 次

对网络低俗语言要远离、抵制和不使用 

作者:刘选启//编辑:珊瑚海


  
  6月2日,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下,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主办召开净化网络语言主题座谈会。会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网络低俗粗鄙语言的报告显示,“尼玛”“屌丝”和“逗比”位列前三。

  报告指出,网络低俗语言的使用现象主要有三类,一是以情绪发泄为目的的网络谩骂,二是以恶意中伤为手段的语言暴力,三是以粗鄙低俗为个性的网民表达。对此,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常务副秘书长单学刚表示,互联网使得社会负面情绪、文化粗鄙现象经由网络放大。面对互联网的碎片化信息,部分网民在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将情绪性谩骂宣泄到网络空间。

  现代新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巨大变化,也给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和交往带来了极大方便,而且信息资源丰富,快速适用,可以人人共享。伴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步伐,网络言语也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新的词语,可谓是精华与糟粕并存,高雅与低俗俱现,让人目不暇接,难以区分和辨别。高雅健康的网络语言,如“正能量”“点赞”和“给力”等,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引导,而那些低俗粗鄙的网络语言,诸如位列“黑榜”前三的“尼玛”“屌丝”和“逗比”,就让人觉得俗不可耐,特别是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尚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极易带来负面影响,腐蚀着他们的心灵。所以,我们面对网络低俗语言,最好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学会远离、自觉抵制和坚决不使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语言是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语言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的,语言也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网络语言是依附于全民语言的一种言语行为,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广泛的传播空间和广大的网民市场,以其新词多、传播快、受众广等鲜明特点,既引起了普遍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广泛争论。对待网络语言,我们应当客观辩证地看待,冷静理智地面对,既不把它视为“洪水猛兽”全盘否定,一棍子打死,也不能对它不闻不问,不加约束,任其泛滥和蔓延,影响我们的语言环境,及其传承、创新与发展。特别是对那些低俗粗鄙的网络语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要予以坚决抵制,自觉远离,做到不信、不看、不转,不使用,从而净化网络语言环境,不让它污染了我们的汉语文化。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网络低俗粗鄙语言的报告,目的是善意提醒人们在尽情地享受互联网高效、快捷、方便的同时,也应该增强鉴别能力和抵抗能力,自觉抵制和拒绝使用粗俗猥琐的下流词语以及网络“低俗语言”,尤其应抽点时间学习和书写汉语,切实提高自己的识字能力、书写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欣赏品位,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传播正能量,传承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文明,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绿色网络语言空间。因为,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怎样正确地使用语言,显示着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也透露出一个人的文化素质。

  网络不是某个网民的“自留领地”,更不是个人发泄私愤、恶意中伤他人的“自由空间”,而是数亿网民进行学习交流的“公共平台”,需要全社会、各界人士和网民大众的共同关心和维护,决不能让那些低俗粗鄙语言污染、破坏了我们的网络空间和语言环境。网络语言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应给予更多疏导和教育,暴戾、低俗的网络词语应予以及时的批评、拒绝和抵制,而“给力”“点赞”等积极向上的词语也应获得社会肯定,并被正确、合理和有选择地应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现实与虚拟网络的正向联动,促生网络语言的健康革新,让网络低俗语言日渐淡出,离我们远去,让我们尽情享受互联网学习交流的快乐。

           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人大常委会  刘选启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发表人:遥远的思念
发表人邮件:www.huisaw@163.con发表时间:2015-6-14 9:41:00
网络语言在带给人们快捷、简单、易记、口口相传传播快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比如文中提到的低俗语言,除此之外,还有不雅视频、黄色画面等。这就提醒了我们的监管、督促部门要花力气使我们的网络能够给人们带来风清气正、弘扬正气的影响力。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心缘之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人:“心缘之梦”微信群yueyuanzhongqiu20080815